('
堂堂邗国公,权倾朝野,风光无两,竟然就这么被下狱了,这在开国以来尚属首次。
朱元璋对待勋贵和文臣的区别非常明显,这件突发事件给群臣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当然对于此事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王杰和吴沉等人心惊胆寒,生怕受到连累,韩宜可和吴伯宗等人接连上书求情。
而本就与李党对立的詹徽、栗恕等人,则是欣喜若狂,一边幸灾乐祸,一边上书弹劾。
勋贵之中以蓝玉为首的众人也是纷纷攻讦,一大堆罪状不管有没有全都安在李伟身上。
早朝上,群臣几乎一边倒的弹劾李伟:“陛下,邗国公不但私蓄兵马,竟然还敢对天子亲军痛下杀手,如此胆大妄为,无视国法,应当严惩!”
“是啊陛下,邗国公仗着陛下的信重,暗中结党营私,排除异已,实乃当朝第一奸臣啊!”
詹徽率先发难,栗恕紧随其后。
随即已经升任左都御史的汤友恭也出言道:“陛下,如此奸佞,不严惩恐将遗害无穷,望陛下圣断!”
有他带头,其他的御史言官纷纷跟着发声:“李党奸佞人人得而诛之!”
“应该将李党全部斩首!”
“李伟武力对抗天子亲军等同造反,理当诛灭九族!”
“?”
听到这番言论,汤友恭和詹徽等人都是一惊,回过头来跟看傻子似的看向高喊“诛九族”的那个御史。
李伟是驸马,在大明又没其他家人,跟他有亲戚关系的除了皇族还是皇族,你喊这诛九族的口号才是真的要造反吧?
借着众人停顿的空隙,韩宜可赶紧站出来道:“陛下,以臣之见,邗国公只是痛失爱妾一时冲动才犯下大错,其绝无谋逆之心,还望陛下念其过去的功绩,从宽处置吧!”
“是啊陛下,邗国公劳苦功高,还望陛下宽宥!”
“陛下开恩!”
群臣之中也有许多人跟着求情。
郑志华和鲁修等人已经从翰林调任了六科,有上殿参政之权,身为李伟的学生,他们当然是竭尽全力为老师说话。
除了他们之外,北方士子中也有调任各部的官员,他们早已知道了是李伟提出的再开北榜的建议,吴沉只是听命行事,他们这些北方士子能登科全都要感恩李伟。
只是包括郑志华等人在内的众人此时才刚入朝不久,品级较低,人微言轻,而身份够的吴沉和王杰等人却是战战兢兢的躲在朝班中不敢出来,尤其是当听到这群御史从针对李伟变成了李党皆罪,更是吓得闭口不言。
“哼,为了区区一个妾室就当街杀害朝廷命官,对抗天子亲军,如此恣意妄为岂能宽宥!”
身为“受害者”的蓝玉也出来驳斥。
“凉国公,你当街纵马置百姓的性命于不顾,又该当何罪?”韩宜可怒道。
蓝玉冷哼一声:“本公得陛下召见,一时情急才如此,再说也没伤到百姓啊!”
“就是就是!”
孙恪等人跟着附和。
韩宜可抬眼望了望畏畏缩缩的吴沉等人,又看了看群情激奋的众臣,不禁感到有心无力。
转眼间李党已经不复当初,在朝堂上竟被群臣压得抬不起头来。
朱元璋扫视着众人,目光深邃,让人难以测度。
朱标立在一旁,心里焦急,想开口替李伟说话,但被他目光制止了。
武将之中,徐辉祖眉头紧皱,迟疑不决。
李伟对徐达有救命之恩,他身为徐达长子,按说是应该出言相帮的,但徐达从一开始就吩咐过让他不许跟李伟有任何往来,他也明白父亲这样安排的原因。
只是此时李伟已经被下狱了,若是他再为了划清界线而默不作声,恐怕这次李伟就真完了。犹豫了片刻,他还是咬了咬牙站了出来:“陛下,邗国公这次虽然犯下大错,但其功勋也不可忽视,臣觉得还是该从轻发落!”
徐辉祖此言一出,勋贵这边顿时有许多人变了脸色。
他现在虽然只是个小小的指挥使,但徐达还没死呢,他的话基本上就代表了徐达的意思。
蓝玉现在在军中的威望虽然一时无两,但跟徐达相比还是有不小差距的,诸多武将见他出言帮李伟说话,虽然有些不悦,但也都不再言语,胡海和盛勇几人更是直接出言附和。
朱元璋的目光落在徐辉祖身上,眼神微微眯起。
这才是“李党”之中最强大的一股力量!
虽然徐达一直跟李伟撇清关系,嘴里说的都是感谢陛下,但明眼人都知道,这份恩情主要还是李伟的。
开国第一功臣,即便什么都不说都能影响朝堂风向,更何况现在其长子明确发言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