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众在期待的目光中,李伟沉吟了片刻,道:“倭人此次损失惨重,撤退时军队也已经散乱了,想重新组织起来反攻应该还需要些时日,咱们可以先回大宰府,把城中的倭军解决了,然后以大宰府为中心,慢慢攻略九州各地。”
众将闻言,皆是轻轻点头,这种策略还是比较稳妥的。
只是汤和皱了下眉道:“咱们此次出征的目的是讨伐倭国,令其称臣纳贡、约束子民,并非攻城略地,这么做似乎有些不妥。”
李伟笑了笑:“无妨,咱们在这里攻城略地,九州的这些大名自知不敌,定然会向京都求援,倭国王若不想丢了这片土地,就必然会派兵增援或者服软找咱们议和,到时咱们伺机应对便是。”
汤和闻言想了想,这才点了点头。
李伟面色不变,心中却冷笑一声。
若他所料不差,这什么倭国王或者天皇之类的家伙,在吃了这么大败仗之后,大概率会直接服软议和,但他可不会轻易同意,到时候看他怎么收拾这些家伙吧!
此时众人都是刚刚经历大战,在简单商议完了之后,便分开各自回营歇息了,李伟也和吕唐石竣等人一起离开了。
回营的路上,路过停放尸身的地方,李伟不禁脚步顿住,望着这密密麻麻的尸体,长长的叹了口气。
吕唐见此,开口安慰道:“侯爷,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咱们损失虽然不小,但倭人损失更大!”
“不错,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侯爷不必太过感伤,咱们能及这些损失换来击溃倭人,已经是难能可贵了,若无今日的大胜,恐怕我军今后的死伤只会更多。”
石竣也跟着劝解道。
李伟闻言,回头看了二人一眼,随后才又转过身去,凝望着这些遍地尸骨,悠悠的重复了一遍石竣的话:“一将功成万骨枯啊!”
这句话朱元璋跟他说过,当时他极度排斥,然而时过境迁,他终究不可避免的成了这样的人。
这次一战,他可谓是力挽狂澜,不但战功远超汤和胡海等人,而且还意外收获了这些人的感激,军中威望也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现在只要汤和一走,这支军队他便能如臂使指,即便是盛勇那些武将也不会反对,真可谓是功成名就。
有了这支大军在手,他的目标便算是达成了一半,剩下的,便是与倭国的博弈了。
只要在倭国立住了根脚,他便能逐渐脱离朱元璋的掌控,将来远渡海外,这个老头子也够不着他了。
只是看着这遍地尸骸,他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走吧。”
李伟甩了甩头,收起繁杂的思绪,和吕唐等人一起转身离去。
在回营后,李伟又单独的留下了吕唐,严厉的训斥了一番,警告他和陈肃不要再做任何多余的事情!
本来他只需要按步就班的做事,朱元璋就会不断的把权势交在他手中的,然而现在突然出了这么一档子事,说不定会节外生枝,若是朱元璋从此起疑,对他严加防备,那他想走就难了。
第344章 肯定不是李伟
次日,汤和便整理军队,与李伟的人马一起起程回大宰府了。
在这一路上,不断的有零散的倭人袭扰他们,不过都被轻松消灭。
两天后,大军终于回到了大宰府,镇守在此的江龙立刻带人迎了出来。
“侯爷,大将军!”
江龙分别向诸人拱手见礼,不过却将李伟放在了前面,汤和也没计较。
李伟开口问道:“城中现在怎么样了?”
“回禀侯爷,我等谨遵您的命令,并未进城清剿,这几天有部分倭人突围而出,不过也被咱们打死了不少,城中现在应该还剩下一万多倭人兵马。”
“嗯。”
李伟点了点头,随后看向汤和等人,笑道:“现在咱们大军齐至,可以好好收拾这城中这些倭人了!”
众人闻言都是露出轻松的笑容。
城中这些人现在就是瓮中之鳖,是随时可以收割的军功。
众人笑过,胡海迟疑了一下,厚着脸皮请求道:“要不,城中这些人就让我们来解决吧,你们来回奔波也都辛苦了,而且火器在城中作战也不方便。”
盛勇等人闻言,都是眼前一亮,目光期待的注视着李伟。
其实胡海这个请求相当于是想抢现成的军功,盛勇等人与李伟关系算不上好,不会厚着脸皮开这个口,但是心里还是很期望李伟给他们这个机会的。
毕竟这次浮桥之战他们损失惨重,几乎没捞到什么功劳,若是城中这些人让他们来收割,也算没白来一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