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市中心处,建立在未受污染土地之上的‘奇迹城’中,居民们如蚂蚁般聚集在一起,忙着修补自己的家园。
与一般的聚居地不同,‘奇迹城’坐落在城市内部,并不依靠独立的城墙作为防御,外围只有简单的围栏将聚居地与废弃城区分隔开。
经过长久的经营,江城市区逐渐变成这座教会专属聚居地的最可靠防线,数十年来从未被丧尸潮或异形潮攻陷。
哪怕是科联军队的接连进攻,大部队也从未直接攻进过聚居地。
防御如此严密的城市聚居地,却不是废土上的主流,自然是有其缺点所在,其中最令人头疼的便有两点:
一是城内缺少可耕种土地,农业发展受困,很依赖外部粮食输入,需要大量运输能力,徒耗人力;
二是人口一旦变多,又缺少下水设施,聚居地离城外又远,内部就容易变得屎尿横流……加上聚居地里偶尔出现的哥特风宗教建筑,颇有欧洲中世纪的风采。
在一开始,或许是顾及到内部的普通居民,科联军队保持了克制态度,并未直接轰炸‘奇迹城’。
直到深潜部队突然天降,为了掩护他们,才有断断续续的炮击与精准空袭。
饶是如此,奇迹城内的景象也并不容乐观。
这座聚居地人口众多,足足有十二万人之多,战争发生后,教会向外疏散了大半,可密集而又低矮的砖瓦、木制建筑却不会跟着往外跑。
数场因交战而引起的火灾,又缺少人力扑灭,最终把聚居地的近半区域烧成了废墟。
聚居地内信众众多,但是显然神圣的弥赛亚并不会因为区区这点小事而降临人间。
教士们一边宣扬着弥赛亚的事迹,号召信徒们学习;一边做着监工的工作,看到偷懒的闲汉就上去踢个几脚、骂个几句。
比起以前,似乎是受那座大教堂颓然倒塌、神迹不再的影响,居民中偷懒开小差的人比以前多了不少,私下里对教会的抱怨也更多、更明目张胆了。
他们累死累活地劳作,穿着教士服的家伙们却不用一同弯下腰来流汗,还会指摘他们,这样的反差,任谁也会生出几分怨气来。
当然,毕竟是重建自己的家园,大多数居民还是不辞辛苦地劳作着,有的扒城内建筑、有的推小车运砖块、有的收拾聚居地里烧废的残渣……
而这些活儿,几乎不存在任何机械化设备,全部依靠人力,部分负责监工的武装教士也只是在一旁干看着,很少主动驱动身上的动力外骨骼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