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他连发号令,“邓九公已退南伯侯,着他即日启程,赶赴朝歌勤王,汇拢兵马,准备西征。
闻仲更是连下召令,派吉立出马前往佳梦关,请动魔家四将。
“有此四人出动,西歧当再无反复,不过,鲁老将军他们此时方才动兵,路程有远有近,恐怕都已经有些来不及。如果让西歧兵马过燕山,踏首阳,直攻汜水,收拢流民,势力大增,恐怕再难遏止……”
闻太师统领八方,虽然连连调兵遣将,心里还是有些不安稳,突然想起一事:“对了,前方战报有没有提起虎威将军黄天昊,他现在情势如何,是否兵败身死?”
他注意到,吉立和余庆等人,这些天并没有报上那位东夷青木部拉来凑数的将领,也不知是有意无意中忽视了,还是乏善可陈,不足挂齿?
前阵子还听说那人,很是出了一番风头,胜了一阵,打得西歧大军无功而返,逼停在西歧山下,不得寸进。
这让闻仲心里大感欣慰。
也不由惊叹那黄家子的确是十分强横,也自得于当初调动黄天昊挥军直攻西歧,的确是神来之笔。
可是,后面就没有听说那人的战报了,也不知到底如何?
吉立微微有些迟疑,“黄天昊此人麾下只有两万神弓手,兵力不足,有些不太起眼。日前听到张总兵投书说起,他避战畏敌,私心甚重,只是窝在山中,不接敌,不杀将,也不知有何打算?”
“如今可是投了西歧?”
闻仲闻言大惊。
张桂芳的话,他自然是信得过的。
同时,也知道那位黄天昊如此举止,到底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思。
当日在东夷联手作战,双方看似颇为友好,其实也是各取所需。
东夷扶余十八部,受了大商赦封,就可立稳根基,与王庭隔山而治,付出的代价,也就是帮助大商打仗。
这是事先说好的。
本来就是一笔交易,也没有什么忠心不忠心的说法。
唯一需要防着的就是,那黄天昊出身武成王府,身为黄飞虎的三儿子……
如今黄飞虎因为愤恨商王倒行逆施,反出朝歌,又与黄天昊有着那么一层关系在,很可能就会说动黄天昊也跟着反水。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父子之间,哪有隔夜的仇恨。
以往虽然听说,那黄天昊在武成王府里处境堪忧,十分凶险,但这也不是什么揭不开的梁子。
他若是被说动,也跟着投入西歧,麻烦真的很大。
代表着东夷势力,又复生乱,说不定与西面同时发动,到时候,大商的局势会乱上添乱,更难应对。
“那倒是没有?”
吉立神情也有些不解。
“黄天昊此人,只是驻扎在西歧山下,进又不进,退又不退,眼睁睁的看着张桂芳部全军覆灭,看着九龙岛四圣惨死战场,竟然无动与衷,疑有反心。
但奇怪的是,西歧大军,却没有乘胜进军,直攻五关,反而隔着数十里,在歧山脚下与黄天昊的两万军对峙……”
“这就对了。”
闻仲也是兵法大家,一听就明白了西歧军如此动态,到底所行为何。
“他们是生怕进军攻打关隘之时,黄天昊在歧山腹地动手,不拔除这根钉子,就不能放心大胆的兵锋直指朝歌,这么看来,那黄家三儿,竟然有着如此巨大的威慑力,区区两万兵,就牵扯得姜子牙不敢动弹?”
闻仲一听大喜。
面上就露出笑容来。
有那么厉害吗?
对方能杀张桂芳和风林,还能直接诛杀了九龙岛四位厉害道修,竟然奈何不得两万孤军,这到底是什么名堂。
要说他们是在配合演戏,看起来又不太像。
莫非,那黄家小子,竟然有着自己不了解的厉害本事。
“磨墨,我要上书,不,我直接请见大王,赐封那黄天昊为神弓侯,令其驻守歧山,自行募集兵马。只要挡住西歧大军,算他立下第一等大功。”
虽然没有亲见前线兵马动向和人员调动。
但是,闻仲凭借着多年从政治军的经验,已经能够判断出来,前面之所以打成一锅乱象,张桂芳身死当场,而黄天昊却是据山自守,估计是商营之中,几大将领之间,有了内讧。
同时,从一生一死,一胜一败的结局来看。
笑到最后的,其实是那黄天昊。
“你既然比张桂芳要强,又能逼得西歧大军不敢动弹分毫,那么,希望你一直这么强大下去,千万要撑得久一点。就算要死,也要等我朝廷大军,魔家四将赶到再死。”
闻太师其实并不太相信,黄天昊一人,能够支撑很久,但只要此人临死之前,多拖一点时间,不要像张桂芳那么不中用,轻松脆败就好。
如今大商风雨飘摇,虽说各方都有着强兵猛将,奇人异士,但是,想要在急切之间,就把所有厉害人手聚集西面,也不现实。
总得腾出手来,才能全力对付西面。
这时候,他不敢把西伯侯造反事件,真的当做平平常常的造反来看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