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忽然冒出了几个帖子。
“卧槽,西楼上传作品了。”
“他可是斗音第一才子啊。”
“快去看看,他写了什么散文。”
“……”
看到这些帖子,知云知雨咦了一声。
西楼?
经常混网络的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个名字?
当初西楼写的长短两篇《劝学诗》,现在都是许多家长的座右铭呢。至于两首《相见欢》更是被不少诗词爱好者视为经典。
但是,这样一个诗词达人,能写好散文吗?
抱着怀疑的态度。
知云知雨也跟着网友们一起点开了西楼的作品。
“《白杨礼赞?》?”
看到散文题目,他脑海中下意识就浮现出白杨树的样子。
作为一名经常点评散文的老手,知云知雨并没有看轻白杨树的意思,他知道一些作家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先抑后扬。
所以,虽然标题和开头看起来都很俗套。
但知云知雨还是耐心看了下去。
看到第二段,欣赏着一大段关于西北景色的秒杀,他终于露出欣然之色,暗暗点头:“虽然选的植物俗套了一点,整体文字平淡了一点,但文学功底的确不错,远远超过了其他沽名钓誉的网络作家。”
许多人以为,散文就必须要优美的文字来展示。
但其实,真正的顶级散文,完全可以通过朴实无华的文字,展示出细腻的情感和哲理。而不是单纯的辞藻堆砌。
现在。
这篇《白杨礼赞》就给了知云知雨一种朴实无华,但却又极不平凡的感觉。
继续往下看。
知云知雨眼里的欣赏,渐渐变成了惊讶。
他想到了,西楼会用一种手法来赞扬白杨树。
接下来的文字的确也是用象征手法,通过白杨树的艺术形象,歌颂了勤劳的老百姓和伟大的保家卫国的英雄。
但他没想到的事,哪怕是歌颂白杨树,但西楼的文字依然朴素到了极致。
优美的文字?没有!
高度的赞美?没有!
夸张的形容?没有!
只有对白杨树直面的描述,但就是这种秒杀,却让知云知雨心中生出了一种伟岸、挺拔、不屈不挠的感觉。
“这种写法……”
“这种朴实的写照……”
“这种象征手法……”
知云知雨心中的触动越来越大。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干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罢,但是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当看完散文的最后一句。
他的内心已经扑通扑通跳起来了。
“这篇散文!”
知云知雨下意识咽了咽口水。
他错了。
错得离谱。
谁说网络写手不会写散文?
谁说精通诗词的人不会精通散文?
那只是你们的臆想。
原来,真的有天才,是什么都懂的。
重新认认真真将《白杨礼赞》看了一遍。
在看第二遍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内心的触动尤胜第一次。
平淡文字中透露出的那种激扬、那种不屈、那种壮志的情感,几乎要将他的心填满。
在这以前。
知云知雨一直觉得,散文必须要优美,才能体现出它的水准。
但直到这一刻,他才知道原来朴实无华的文字,也能够给他如此大的心灵触动。
咽了咽口水。
知云知雨目光重新放到了自己刚才点评过的几篇作协作家的作品上。
《傲梅》、《广场上的蔷薇花》、《细叶寒兰》……
半小时前,他还觉得优美的散文。
此刻自己回想起来却不知为何多了一份油腻。
辞藻的堆砌、看似优美却显得臃肿的描述,都让他如鲠在喉。
片刻后。
知云知雨一咬牙,将之前精心写的几篇点评全都删了个干干净净。
深吸一口气。
他在《白杨礼赞》的下面写了一个简短的点评:“看完这篇散文后,我一时间变得茫然,竟然不知道如何点评它。我只知道的是:阅读了《白杨礼赞》后,我删除了其它所有散文的赏析,因为我的那些点评突然变得如此刺眼。”
写完后。
点击,发送。
刚刚发送成功,知云知雨突兀眼珠子瞪大。
因为只是这么一会儿,《白杨礼赞》的票数居然已经破了一千票。
网友们议论的楼层,更是达到了两百多楼。
这才多久啊!
知云知雨感觉喉咙干涩,但很快他记起来自己似乎还没投票。
因为为了限制刷票,意林论坛限制每个账号、每个IP都只能投一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