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丹萍这才放下心来,毫不犹豫地毛遂自荐:那你看我怎么样?好歹我也是个初中毕业生,算是文化知青了。
田蓝看着对方晒得黝黑的脸,在瞧瞧她磨出了茧子的手,满意地点点头,当场拍板:很好,你就是我们育种工作最需要的人才。你问问你的同伴们吧,有一个算一个,谁对育种工作感兴趣,都可以加入进来。这种事情要趁早啊,早点开口,我早点跟你们农场的领导要人。不然等到后面,人员满了,你们再想加塞,我就没那能力了。
赵丹萍相当讲义气,立刻回头冲着知青们喊:你们谁想搞实验,专门培育种子呀。
哇!一堆人哗哗地跑了过来。搞实验啊,那肯定要比顶着大太阳种橡胶树来的强。
大家纷纷举手:我去我去,我们一不怕吃苦,二不怕牺牲,坚决完成任务。
田蓝笑眯眯地点头,很好,这加在一起有100来号人了。刚好可以负责蔬菜瓜果粮食油料作物这些种子。
她双手一拍,张开双臂,笑容比海南11月天的阳光还灿烂:欢迎大家,欢迎大家加入育种人的行列。欢迎大家加入这项伟大的事业。
啊!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然而天涯海角的夕阳不是跟朝霞一样灿烂吗?都是美好的人生啊。
晚上田蓝睡在窝棚里,这是一种用茅草和毛竹搭建起来的人字形草棚。没有床,所有人都摘了硕大的棕榈叶铺在地上,就是安身立命的所在。
田蓝躺在棕榈叶上,闭上眼睛,又一次来到了那个空空荡荡的太空站。
不同的是,这一回,她的面前浮现出红色的倒计时。
她一位数一位数的往前数,最终肯定地点点头。
两年时间,从空间站停止往地球传递数据,到坠入大气层烧毁,足有两年两个月的时间。
这是空间留给她的时间。
那么,就让她好好度过这两年吧。
她翻了个身,眼睛瞧见了窝棚外的月亮。那么大那么圆,多好的满月。
11月的海南,是播撒希望的季节。
待到来年春天,她要收获满满的果实。
第49章 六十年代好种田(捉虫)
多年以后, 已经成长为一代农学大佬,被称之为华夏高产棉花之母的赵丹萍,一想到当初自己踏上农学这条不归路的开端, 依然会忍不住骂一声已经不存在的人:我信了你的邪!
谁忽悠她的,育种工作就是待在实验室里记录数据?
明明比老农民更辛苦好不好?海南的天气11月天可以种水稻,那该有多热。
他们头顶着大太阳,在田里一棵棵地看庄稼,每一株的生长情况都要做详细的记录。一旦发现生长状况与众不同的,不论好坏, 都得赶紧取出来移栽到小盆里, 以便进行下一步研究。
她种橡胶从来都没中过暑。自打开始育种之后, 已经倒下过三回了。
如此辛苦, 住在窝棚里就不说了,起码得吃点好的吧。
结果呢?吃的还不如他们当军垦战士的那会儿,起码那时顿顿都能吃正经饭。
现在呢?明明地里全是庄稼,长得好的也相当不少,结果一粒都不许动, 饿肚子的时候只能吃木薯。
说到木薯,赵丹萍又是一肚子的火, 甚至忍不住伸出手指头戳田蓝的脑门子:你好意思呀,你也有脸给我们上农学课。你都不知道木薯有毒,得泡一晚上才能吃, 你就直接上锅煮,你怎么不毒死我们算了?
昨天晚上, 他们所有人抱着肚子在棕榈叶上滚了一夜。疼啊, 疼得她都以为自己要死掉了。
田蓝理亏, 嘿嘿干笑:我看它长得跟芋头差不多, 谁知道性子这么烈呀。再说你们不是比我早来海南吗?你都不知道的事情我怎么知道?
赵丹萍被这人气了个倒仰。
后来每逢她听人将田蓝吹得天上有地下无,农业百晓生没,有她不知道农学知识时,大佬赵丹萍都会直接一个白眼翻上天。
狗屁,这人连木薯有毒都不知道。她这样都能称之为百晓生的话,农学江湖的名号岂不是成了清仓大甩卖,未免太不值钱了些。
赵丹萍转过头问陆双双:她到底是什么时候变成现在这样的?
明明中学时代这人老实又腼腆,现在却是满嘴跑火车,忽悠起人来眼睛都不眨。
陆双双受宁甘农场的委托,专门过来学习甜糯米杂交技术。听了老同学的话,小陆姑娘就一个白眼翻上天:她一直都是扮猪吃老虎啊,你还真当她是老实人。
田蓝无耻至极,居然还有脸强调:我不老实谁老实,我是天底下最老实的人了。好了,别废话,玉米种子一定要用耐盐调节剂泡过之后再播种,这就相当于给玉米打了一针预防针,提高它的免疫力。后面即便生长条件恶劣,它也能够耐受。
陆双双虽然翻白眼,还是老老实实地做笔记。
谁让他们培育的耐盐碱玉米已经亩产达到了1500斤,是普通玉米的三倍。假如宁甘农场换上这样的粮种,原先只能养一个人的地,就能养三个人了。那攒下两个人的口粮,到时候万一真打仗了,就能多活两个人的命。
人命关天的事,她怎么可以疏忽大意。
田蓝摸鼻子,老怀甚慰。
果然环境影响一个人,原先打残了人都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的少女可算是恢复了正常的人性。
她鼓励陆双双:好好干,一粒粮食可以拯救一个民族。你现在做的就是最有意义的事。
她说的真情实感,陆双双却觉得大热的天,自己汗毛都在颤抖。
行了行了,你好好说话吧。
得,田蓝摸摸自己的鼻子,感觉这届的娃越来越不好带。
好在她还有小可爱薛秀琴同学,小姑娘激动地冲过来,冲他们大喊大叫:快快快,赶紧跟我过来,瞧瞧我发现了什么!
大家莫名其妙,被迫跟在她后面跑。
发现啥了?天上下猪肉的吗?至于这么激动。
结果出现在他们面前的东西比天上下猪肉雨更让大家震惊。
妈呀,这是黄瓜吗?该不是冬瓜跑错了地方,直接上的黄瓜藤吧。
瞧瞧这黄瓜粗的,又粗又壮。用胳膊跟它比,那是在侮辱黄瓜。你起码得亮出你的大腿。
薛秀琴激动得直打哆嗦,说话都结结巴巴:我我我,我今天无意间看到的。
她跟陆双双结伴来海南学技术,本来是想学棉花跟玉米的。结果看到他们的蔬菜园,她就挪不动脚了。
瞧瞧那个茄子,长得跟瓠子一样,又粗又长,紫黑发亮。看看那个西红柿,钉钉挂挂,每一个都有苹果大。瞅瞅那些青椒,每一只足有她捏起来的拳头大。
她以为这些已经是人间极品,没想到翻叶子居然还让她瞧见了这么大的黄瓜。
田蓝同样惊讶。
前面薛秀琴看到了那些,都是她用太空站处理过的种子种植了一季然后挑选出来的变异品种,所以才这样齐齐整整的。
但这棵黄瓜是新栽的,她之前都一直没注意看,居然漏掉了这样一个大宝贝。
大家哆哆嗦嗦的,一直感觉自己上当受骗是被忽悠过来搞育种的赵丹萍都颤抖着伸出了手:这,这是真的黄瓜吗?
该不会是这人挂了个假瓜故意在这儿骗他们的吧?
田蓝相当笃定:我可没钱买假瓜。
农场经费有限,她动不动就得自己掏工资贴补,穷得叮当响,哪有这闲钱呀。
周围一群小伙伴围上来,大家盯着黄瓜看了半天,还拿着放大镜研究连着瓜的藤蔓,防止是冬瓜爬上了架子。
大家商讨一番之后,认定眼见为虚,吃下肚子为实在,必须得依靠嘴巴进行鉴定。
众人翻找一番,发现这一根藤蔓上足足挂了五根瓜,个个都是五大三粗的,严重怀疑是冬瓜混进了黄瓜堆。
田蓝咬咬牙,一跺脚,终于下定了决心:吃!一人吃一片。
黄瓜被他们小心翼翼地摘了下来,先削皮。倒不是大家嫌弃黄瓜皮,而是众人都不敢肯定它到底是不是黄瓜皮,必须得单独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