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应该感激三江农场,是山清水秀的中部平原收留了她。只是这并非她所愿,所以她憋屈。
她的怨气从来没有消失过,只是一直压抑着。当周围的环境不如她意时,她就就爆发了,她看什么都不顺眼,尤其是眼前这群人。
田蓝突然间明白下乡知青多年后回想自己在乡间生活时为什么那样怨声载道了。因为下乡并非他们所愿,所以无论乡下好与坏,他们都不高兴。
况且,也没那么好呢。
眼前这群人,哪有她的小伙伴们一半可爱。
田蓝勉强调节心情,决定以对待陆双双他们的耐心来看这些大学生。她调整面部表情,正色道:是我心情不好,与你们无关。以后我会注意自己的态度。
大师傅看她不哭了,赶紧打圆场:对对对,我们来自五湖四海,都是为着同一个目标才到这里。大家是同志,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
他生怕田蓝后面还会哭,又不晓得要如何应对,赶紧收拾了东西就溜之大吉。
田蓝伸手搓了搓脸,招呼大学生们:趁着时间还早,我跟大家说说要如何调整冷浸田的微生物群。冷浸田温度低,微生物的活性受到了抑制,无法有效地分解有机质,为庄稼生长提供足够的营养。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添加相应的菌肥,来改善土壤肥力,帮助庄稼获得高产。
结果屋里的学生居然没有一个搭理她的,大家集体扭过头,做自己的事情去了。
呵,谁还没个脾气不成。凭什么要惯着她啊?
高卫东招呼自己的同伴:唉,老窦,你的字典呢?拿来借我用一下。
说话的时候,他翻出了一本杂志,开始认认真真地阅读。看一会儿他就要翻下英汉字典,帮助自己理解。
田蓝凑过去瞅了一眼,好心地帮忙翻译:Underground pipe alkali drainage,暗管排碱,这篇文章介绍的是荷兰如何改良盐碱地。他们通过筑造堤坝风车排水向大海要田,然后又改良盐碱地为高产良田。
随着她逐段介绍文章内容,周围越来越安静,高卫东眼睛瞪得大大的:你,你看得懂?
田蓝点头:当然。改良版的简易暗管排碱,我们在西北的盐碱地改造中已经应用了。
她话音落下,突然间感觉自己皮肤灼热。因为所有人的目光都灼灼地盯着她。
高卫东难以置信:你会英语,你的英语水平这么高?
现在中学生一部分学英语,一部分学俄语,但基本上是皮毛,尤其前者。她不过是个初中毕业生,她怎么能够看懂英文文章?尤其这文章里面夹杂了大量专业词汇,普通的英文字典都难以应对。
田蓝看众人亮得跟灯泡似的眼神,恍然大悟,呀,原来他们的点在这儿。他们是外语学院的学生。
自己还蹦哒来蹦哒去的,试图在农学专业上打败他们,好让他们彻底折服。
但人家真正骄傲的点根本就不是农业生产知识啊。
田蓝挺起胸膛,一本正经道:当然,其他的不好说,农业方面的英语我还是掌握了一部分的。世界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我们必须得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才不至于闭门造车,被人家远远地甩在了后面还不知道。像暗管排碱,我也是跟国外学的,西为中用,才能不断进步。
她抬起眼睛,环视一圈,脸上的笑容愈发真诚,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我可以为大家逐一翻译这本杂志上的文章。
哈哈,人人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姐就不信你们不上钩。
第42章 六十年代好种田(捉虫)
三江农场的农学夜校就是从一本英文农学杂志开始的。
田蓝先是给学生们详细讲解文章内容, 然后又趁机暗搓搓地夹带私货,自己编写相关内容,以让大家做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的方式, 疯狂输出。
刚开班的时候, 过来上课的只有这群大学生。后面进行了不到一个礼拜,就有中学生也跟着跑过来了。
倒不是大家求知若渴, 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谁还不了解谁呀。假如没老师看着单凭学生的自觉性,你指望他好好学习?做人还是要直面惨淡的人生比较现实。
大家之所以跑过来, 是因为小礼堂的环境好啊。左右窗户一开,过堂风一起, 哎哟,那叫一个凉快。
在夏日炎炎似火烧的三江平原,大晚上的有这么一处纳凉圣地, 实在太棒了。
事实上其他农场职工也想进来乘凉, 但现在虽然搞文化运动,可广大职工对于大学生还是有本能的畏惧,或者说是对知识的敬畏, 总不好意思打扰人家读书人。
于是能够厚着脸皮堂而皇之跑进来乘凉的只有中小学生了。
田蓝才不管他们是来干什么的, 来了就是她的人。来了就不准调皮捣蛋, 来了就必须乖乖坐在位子上,听姐姐上课。
听不懂英语没关系,那就好好听中文。姐姐会用中文再仔细讲一遍的, 谁不认真听讲,喊你起来回答问题, 你牛头不对马嘴。那么对不起, 自己站墙角。
对, 你没听错,就是站着听课。省得你小风一吹就打起盹来,直接把课堂当成了卧室。
即便她如此凶残,广大中小学生还不敢呲牙。因为无论搞运动还是搞活动,大学生们都能直接碾压了他们。农场的小孩还不敢逃跑,因为只有待在小礼堂上课,他们才能免于晚上还得帮家里干活的命运。
比起大晚上的满头汗不停地干活,显然是坐在小礼堂里吹清凉的晚风舒服多了。
中小学生们跟着吹了一个礼拜的晚风,上瘾了,舍不得走。
可是田蓝的课堂却要转移阵地了。
为什么?
七月暴雨天气过去了,大家也种完了稻子,栽完了空心菜,没有继续留在农场的迫切必要了啊。
况且雨都停了,你们还不上山赶紧去改造冷浸田吗?难不成你们放弃了这一季的麦子,准备等明年春天再种稻子吗?
不能,坚决不能。
虽然大家打赌打输了,也吃到了南瓜和蜜瓜,但大学生们是有自尊心的,他们还记得自己说过的话。
改造冷浸田,为整个三江农场增加万亩良田。
八月烈日红似火,刚好方便新翻的垄田好好晒晒太阳,等到十月份可以播种小麦。
大学生们是干净利落,连新修好的营房都顾不上住一天,直接收拾了东西出发。
中学生和小学生们却傻眼了。他们走了,那自己怎么办?不用上课了,家里肯定会抓着他们大晚上也要干活的。
这群娃眼睛珠子咕噜噜转了一通,立刻有了决断。他们纷纷表示感受到了伟大领袖所说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真谛,决定要深入学习农业知识。在劳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劳动。
大学生们集体想翻白眼。瞧瞧这帮崽子,瞎话张嘴就来。他们还好好学习农业知识呢,一个个分明就是冲着果干来的。
这果干从何而来?当然是宁甘农场。那帮知青也不晓得对三江平原有什么误解,啥东西都给田蓝寄。
就说这果干吧,回回都是一大包。三江平原好歹是鱼米之乡,难不成还少了她一口果干吃。
好吧,其实是真的少。
倒不是三江平原种不了果树,而是现在实行的是集体经济,山上地上种什么东西都是计划好了的。
在以粮为纲的时代,在林木是重要的经济作物的时候,水果作为非必需品,还真没多少生长空间。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