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刚气白了脸。
花三郎一旁道:“项爷,照情形看,此处是他们出没的地方,他们的藏身处纵不在此,恐怕也离此不远……”
“可是,兄弟,咱们搜过了。”
“我知道,可是,看情形,不能全靠搜。”
“那你的意思是……”
“回去再说。”
项刚一怔:“就这么回去?”
花三郎忙递眼色:“也只好就这么回去了,是不,项爷?”
项刚会意,一点头道:“说得是,走。”
项刚一声走,立即带着人撤得一干二净。
看看快到天桥了,花三郎道:“项爷,我留下了。”
项刚微愕道:“你?”
“还有比我更适合的吗?”
项刚沉吟了一下:“倒也是,也好,不过要小心。”
“谢谢您,我知道。”
“要不要留下几个,以便随时派用。”
项刚会说话,把“支援”说成了“派用”。
花三郎笑笑道:“我无意骄狂,要是办得了的,我一个人就够了,办不了的,人再多也是白搭。”
花三郎的能耐,项刚可是清楚得很,他知道这是实情,因而也没再说什么,带着人就走了。
项刚走了,花三郎可没马上折回去,他又进了那家茶馆儿,也许是时候不对,茶馆儿里的人都走光了,只剩下伙计在柜台里闲着。
花三郎坐下说了声:“香片。”
伙计做事“麻利”,沏好一壶端了过来。
花三郎道:“今儿个好象生意清淡了些?”
“可不,真没法子,三厂的人出现在天桥,听说要抓人,不是住这一带的,谁还愿意往这儿来。”
“呃!你怎么知道三厂的人来了?”
“这还能不知道,长年在天桥讨生活的,一双招子雪亮,只要有一点儿风吹草动,马上就看出来了。”
“知道三厂要抓的,是什么人吗?”
“这就不清楚了,反正是些他们认为该抓的,反正是些江湖人。”
“怎见得是江湖人?”
“您想啊,这不是明摆着的吗?要不是那些能拿刀动杖的江湖人,那用得着三厂的人出马,兵马司随便派两个就弄走了。”
“呃!原来如此,看起来你是老天桥了。”
“不瞒您说,还真够老了,打从吃奶的时候,就穿着开档裤满天桥跑了。”
“那可真够老了,这么说这一带你是熟得不能再热了。”
“还真一点都不假,闭着眼都能到处逛。”
“坛根儿一带你去过吗?”
“去过,早年常跟着大人去溜鸟,如今忙不过来了,也就没去了。”
“那一带没住什么人家啊?”
“那一带哪有人家,根本不许住人家。”
“那怎么常见有人走动?”
“也许是路过,往西去有一片砖窑,那儿有人,上天桥来不走坛根儿得绕老远的道儿,所以他们经常从坛根儿过。”
“呃!我说嘛。”
花三郎以这一句,结束了这番谈话,一杯茶喝完,没倒第二杯,他就付了茶资走了。
伙计说往西去,花三郎就往西去。
果然,往西走没多远,绕过一片矮树林,就看见砖窑了。
说没多远,可也离坛根儿出了百丈了,再加上这片矮树林挡着,难怪看不见,难怪刚才西厂的高手没搜到这儿来。
是一片砖窑,不过看样子已经荒废了,有的窑已经塌了,地上还有些土坯,也都破得差不多了。
伙计说这儿有人。
花三郎可就没看见人。
虽然没看见人,可是花三郎并没有放弃,屏息凝神,运功戒备,一座窑一座窑的看。
地上一片红土,这种地容易留脚印。
事实上花三郎就看见了一些杂乱的脚印。
由着脚印,他找到了一座窑,刚近,就觉得热意逼人。
荒废的冷窑怎么热意逼人。
花三郎发现,这座窑刚烧过,不是烧砖,而是……
花三郎在窑里发现,一些没烧完的草,没烧完的竹片。
是那不见的竹篱跟草人。
弄到这儿来烧了,恐怕还不是一个人,一个人办不到。
抬眼四望,左近没有人家,
但是,右前方五六十丈处,有一片浓密的树林子。
树林子里,或者是树林子的那一边,会不会有人家。
花三郎打算过去看看,心念方动,倏觉脑后风生,身后有东西疾快袭到。
花三郎滑步旋身,暗袭落了空,是个穿粗布裤褂的壮汉,手使一根黑得发亮的铁棍。
壮汉脸上有灰,身上有红土,脚下穿的是双草鞋,一看就知道是个干力气活儿的粗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