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空间小到不足挂齿,可是至少是个开始。
至少他可以有最基本的底气,堂堂正正站在他爱的人面前,对他说一句:“走吧,跟我回家。”
----
在刚起步的第一个月里,希纳科技几乎全员都投身到了销售的第一线。
起初他们的目标对象是各个辖区分管医疗的监管部门,希望这些部门能够成为连接的桥梁,在各自的辖区内推广他们的项目。
尽管他们颠覆性的构想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却真正愿意冒险一试的却寥寥无几,于是他们转变了思路,直接瞄準一家家具体的医院。
最后,第一家和他们正式坐下来谈合作的,是一个刚成立不久的私立医院集团。
集团领头人是个家底雄厚、野心十足的二代企业家,刚刚跨界涉足医疗行业不久,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无畏野心和试错底气,大手一挥直接订购了五台设备。
这一进展对于希纳科技来说固然值得庆贺,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新的挑战。
産能的问题尚可应付,最棘手的难题是人力资源的短缺。
对此,集团慷慨地表示,愿意派遣人手参加培训,并承担全部培训费用。这对于资金紧张的希纳科技来说,无疑是最为便利省事的选择,但这也带来了技术洩露的风险。
林之浩这时又提议,可以由新洲集团作为承包方,提供人力支持,建立长期合作,以便未来有项目需求时,可以直接调用现成的人力资源。
自从回到平城,林之浩仍然不肯放弃,一直想方设法相反促成两方合作,晏予川心知肚明,也在他的极力劝说下尝试重新推进与新洲的协商,但对方却始终不肯在MAP技术的问题上让步
考虑到公司的长远利益,经过深思熟虑,晏予川最终选择自行培养一支属于希纳的医疗技术团队。
合作正式敲定之后,希纳科技成立了自己的培训部,招聘了一批具有基本医学素养的人员,经过一个月的密集培训后,正式走上工作岗位。
项目顺利运行了两周后,希纳科技终于得到了创始以来第一笔可观的收入,为了庆祝这一重要时刻,团队决定去市中心聚餐。
除了创始团队外,他们又扩招了十多个人,挤挤挨挨地坐满了整间海鲜火锅包房,席间还连线了正在铂港大学忙毕业论文、暂时无法前来平城的姜格。
姜格说:“听说你分到一套房子,恭喜啊。”
晏予川淡淡一笑:“谢谢。”
姜格又问:“开始装修了吗?”
“还没有,”晏予川又补充了一句,“还在存钱,想装得好一点。”
“等我到平城了,记得带我去看看啊。”
“一定。你什麽时候忙完过来?”
“应该快了,论文已经报上去了,毕业照上周就拍完了,”姜格又想到了什麽,“对了,你看到我毕业典礼的照片了吗?猜猜是谁拍的?”
晏予川先前见过姜格发的朋友圈,现在回想起来,风格的确有些熟悉。
他心里隐隐有了答案,略微一颤,轻声问:“是明饶吗?”
“对,就是他,”姜格答得很快,对他的情绪起伏浑然不觉,“他前不久刚参加了大学生摄影比赛,拿了特等奖,现在在我们学校可火了,”
“是吗?”晏予川心里五味杂陈,“他现在很火了吗?”
“你没看他朋友圈吗?多少人抢着让他帮忙拍照,要不是看在你的面子上,我还不一定约得到呢。”
晏予川苦笑,“我看不了他朋友圈。”
“啊,怎麽会……”姜格诧异,听见听筒那边晏予川久久不回应,声音也越来越弱。
半晌,晏予川问他,能不能给他看看明饶的朋友圈截图。
火锅咕噜噜冒着热气,饭桌上一片喧嚣热闹。晏予川推开厚重的房门,将欢声笑语隔绝在另一侧,点燃了一根烟,独自走进寂寥的夜色。
沿街而行,他从店门口慢慢踱步至路边的一条林荫小道,将地下的树叶踩得毕剥作响。等到确认周围没有人了,才鼓起勇气瞥了一眼手机屏幕,姜格给他发了十几条图片信息。
不意外。
在他离开的两个月里,明饶的生活无比丰富多彩,几乎每天都值得发一个九宫格,照片里全是晏予川从来没见过的陌生面孔。
他摁灭了烟头,来不及跟在场的同事告别,径直回家打开电脑,着了魔似的盘查照片上每一张脸的身份。
有个看起来和他很亲近的男人,合照时总喜欢搂着明饶的肩膀,笑得很开朗,脖子上挂着相机,看来也是摄影爱好者。
晏予川查了他的身份,知道他叫左映,家庭背景虽然算不上大富大贵,从平时的吃穿用度来看至少也是中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