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中途去过一次境门关,接岱钦送来的羊毛,得知他们自己也打算养羊时岱钦还以为他们不准备收草原上的羊毛羊肉了,还挺失望。
好在后面凌清时告诉他羊毛羊肉需求都很大,会一直收,不过以后都由他们送来,同时还教他们给羊剪毛,不是每次要毛都得杀羊。
岱钦还换了些羊毛衫和羊皮鞋回去,草原人穿的本就是皮毛,保暖又耐穿,只是他们手艺不太行,做的远不如楚人好看,同样的东西在楚人手上就能做出花儿来,到他们草原人手上那叫一个难看。
他们耐心不够,加上没人指导,凌清时也不担心技术被学了去,再者做这些东西对他们来说远不如放牧赚的多。
羊毛供应的事谈妥,凌清时去看了萧楚奕一次,宁古国卯足了劲儿的想要啃下大楚一口,所以在冬日雪灾时趁虚而入,如今开了春,草原上草也长出来了,很快也不缺吃的了,宁古国就攻的更凶了。
萧楚奕坐阵,击退了他们几次,但他没少遭暗杀,宁古国还在军中安插了探子,这仗远没凌清时想的那么快结束。
黑火药现在不能拿出来,就只能硬打,凌清时帮不上什么忙,就跟萧楚奕待了会儿就走了。
结果回了嘉州没几天,知州就说收到京城来的信了,这信是萧景恒写的,先询问了一番北境三州的情况,接着就是催萧楚奕和凌清时赶紧回京。
信中明确写了他们只是来赈灾的,不要插手边关战事,赈灾结束后还是早些回京好。
同一批来赈灾的人,除了摄政王府的人和太医外,其他都先回去了。摄政王府的人自然是主子在哪儿他们在哪儿,而太医则被萧楚奕安排到军营里去当军医去了,打算等战事结束后再带他们一起回去。
凌清时看了信也没当回事,让其他人也不要管,反正现在是不可能回去的。
他在嘉州弄了一个药材种植地,一个菌菇培养基地,另让官府承包了果园。
还选了一批人当学徒,不管是药材还是菌菇果树,全部都培养专人来种植,由一些有经验的老农来带一些选上来的年轻人,等这些人学成了,然后再去教其他百姓。
许多百姓大字一个不识,连自己名字都不认识,凌清时就还准备弄扫盲班,给每个村子每个县城还成州城内都安排了任务,这年头能读书认字是极为珍贵的事,更别说扫盲班还不用花银子去上,许多有心的都会去上。
虽说不简单,但凌清时让人透露了一些小道消息出去,以后不管是进药园子还是果园子甚至是作坊,必须都得认识一些字才能进,要不然不收。
这样的小道消息反而更容易让人信服,这样一来就生怕别人抢了先,就更积极了。
其他两个州的扫盲班用的是同样的方法,就连境州的羊毛衫羊皮鞋作坊里的工人凌清时都是专门安排了教他们的,如果不愿意学会直接被辞退,如果学的不用心,考试不合格也一样会被辞退。
挺多人不知道凌清时费这个力做什么,凌清时也没过多解释,等时间一长,不用他说什么,这些人自己就能感觉到识字给他们带来的变化。
境州那边只要知州管好就成,凌清时多数时间是在嘉州和平州两头跑,养羊这事本地百姓也养过,但数不多,前期买小羊羔也要钱,刚受过灾的百姓很多都不出起这个钱,便由官府给出一半垫着,等之后卖羊毛或者羊肉换了钱再还钱。
猪崽也是同样的法子,再加上种地,等到年底他们就有收成了。
种地这块凌清时也是提了建议的,平州可以种植水稻,水稻就先育苗然后再插秧,还要堆肥,在田放鱼苗,尽可能的让增产增收。百姓对他很信服,凌清时说什么都听。
剩下的牛马,这些由官府出面承办,毕竟牛马小打小闹养不出什么来,百姓万一舍不得喂吃的,反而养出问题,只到时候请人来干活就成。
凌清时知道这时百姓对官府是惧怕多过信任,所以就让他们学之前赈灾的方式,把所有账务进出公开,公开透明,百姓能看的到,他们才会信。
第一百二十八章 北境三州的改变
北境的六月比京城还要热上几分,烈日高高挂在空中,像要将地面所有东西都给晒的灰飞烟灭一般。
不过今年北境的百姓却像察觉不到热一般,不管是在家里,田里地里又或者是林间,作坊中,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他们心中的希望已然比天上的太阳还要灼热,便也不觉得这太阳有什么晒人的了。
短短半年时间,整个北境已截然不同,除了田地里正在茁长生长的庄稼外,王妃给他们安排的其他事也已小有成就,比如境州的羊毛衫和羊皮鞋作坊。
不对,那可不是小有成就,整个北境的百姓听到羊毛衫和羊皮鞋作坊就没有不羡慕的。
羊毛衫和羊皮鞋做好后不仅卖给草原部落继续换羊毛羊皮,多数都买给了从别处来的商队,这些商队许多都是之前在雪灾时上过赈灾名单的商户,王妃让人给他们送了信,说因为他们对北境做了贡献,所以可以把这些东西优先买给他们。
这可是稀罕物,也只有北境才有,而且那织羊毛衫做羊皮鞋的法子更是只有他们北境的百姓才会,其他人想买便只能来北境。
商人都是敏觉的,那几乎是闻着味儿就来了,更何况王妃还给了他们优先权,自然没人错过。
天热了羊毛衫不好出,但这东西能放,带回去存着,等入秋就开始卖。
而羊皮鞋却是什么时候都能穿的,尤其是夏天时常下雨,有这么一双不会进水的鞋,那可是许多人的向往。
而这羊皮鞋还分两种,一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穿的,另一种则是里面加了羊毛,专给冬天准备的,穿着极暖,冬天再也不怕冻脚了。
而等他们到了北境后才发现不止羊毛衫羊皮鞋,还有药材和菌菇,药材不必说,自然是珍贵的东西,需求大着呢。
而菌菇是季节性的东西,却没想北境这儿什么时候都能产,买上一些装好的菌包,这菌会自己发出菌菇,到了地再卖掉,方便又有赚头,可不是让人喜欢的好东西。
境州和嘉州的都有产出赚头,平州在中间是差了些,可他们有一个优势,那就是那些商人要去另两州就必过平州,既然要过,哪有不留下吃饭休息的,而且商人还不少,如此一来,平州也不是一点收入都没有,而等到年底,养着畜生长成了,就彻底不一样了。
平州百姓虽有些急,但也没闹过,因为他们信王妃。
要知道王妃可是顶着朝廷一道接一道催他回京圣旨的压力留下来指导他们如何致富的,违抗圣旨是杀头的大罪,王妃都为他们牺牲这么多了,他们还能没点良心要去闹。
大楚与宁古国的仗从去岁年关打到了今年的六月还没结束,这中间双方皆有输赢,大楚虽胜多输少,可到底没将宁古国打怕,让他们退兵。
这边有人浴血奋战,朝廷还一帮拖后腿的,萧景恒时不时就下一道圣旨催他们回去,除了圣旨外还写信,信上就没圣旨上那么客气了,就差要给他们按个谋逆罪名了。
这也就算了,京中还传来消息,一些软骨头的朝臣觉得这样打下去不是办法,让讲和,说大楚已经安宁了这么多年,若能讲和让一些利给宁古国,就能继续安宁下去,萧景恒是守成的皇帝,只要维护好边境安宁就可,又不需要开疆拓土,所以没必要长期跟别国打仗。
明明他们自己胜算更大,这些人还要讲和,若他们输多点,这些人估计能直接把北境三州给拱手奉上了。
好在萧景恒没糊涂到那个地步,除了催他们回去和派两个屁都不懂的监军来外,没说讲和的事。凌清时当时收到消息就在想,如果萧景恒答应了那些朝臣讲和的要求,他能马上提刀回京把萧景恒砍死在龙椅上。
可即便只是催他们回京的圣旨也让人烦不胜烦,赈灾一事本是立了功的,却是因为要帮边关打仗,就变成有罪了,除了北境三州百姓外,据说其他地方都对萧楚奕这个摄政王不尊皇命有些不满,显然是得了人授意,要坏萧楚奕名声的。
好在名声坏点对他们更有好处,若到处都像北境三州的百姓这般对他们感恩戴德,只怕他们处境反而危险了。
北境三州的事已不需要凌清时操心太多,他巡视一番后就策马去了境门关,萧楚奕给他送了消息,说准备跟宁古国大战一场,结束这次战争,凌清时担心他的安危,所以打算去他身边守着人。
军营
凌清时和白雪等人牵着马进去,凌清时时不时就来看萧楚奕,门口值守的将士对他熟的很,也不会拦他。
到了帐中,萧楚奕正在同李将军等人说行军部署,凌清时坐在一旁没说话,等他们结束了才往萧楚奕身边去,从背后趴在萧楚奕身上,我们又好些日子没见了,想你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