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蔡琰正与自己较劲,而坊间蔡邕的声望又攀升至新的历史高度。不知这故事是如何流传的,在外绕了一圈回来,竟成了後世蔡琰所听到的差不多版本。大致内容是蔡邕到邻家借水喝时,听到厨下木柴燃烧爆裂的声音,便循声而去,一眼识出这是良木,於是重金收购,打算制造一把千古难得一见的焦尾琴。
蔡琰听董祀说完,倒也没笑,只是心生佩服。这麽多人目击的事,居然能传得如此离谱,真是让人不得不服。唉,看来历史这东西确实不可信。这个编造的故事其实还不如後世蔡琰听到的那个,人家好歹还有时代背景,增添了可信度。
蔡邕为何要去邻家借水喝?不是说蔡夫人不贤惠吗?再者,蔡家虽不大,但客厅与厨房相隔好几百米呢!蔡家所在这一片都是小康之家,格局都差不多,蔡邕难道是千里耳,能听到厨房柴火爆裂的声音?就这种没脑子的传言居然还有不少人相信,而且越传越厉害。
「爹怎麽说?」蔡琰更关心父亲的态度。
「先生都不知该说什麽好了,倒是师娘很高兴,说等琴做出来了,要办个赏琴大会,让大家都来看看。」董祀抓了抓头,有些困惑,怎麽会想到办赏琴大会呢。
此刻蔡琰算是明白了,蔡夫人没去现代做营销真是可惜,多好的创意啊,y是能把烧琴事件变成救琴事件,一边将蔡邕的声望推向高峰,一边把还未制成的焦尾琴抬到天价,这ch11u0lU0的就是炒作啊!
「琰儿,卫家派人来了,你知道吗?」董祀见蔡琰发呆,拉了拉她的袖子。蔡琰愣了一下,卫家不是经常派人来吗?二少爷在这儿念书,自然要经常过来送礼,这有什麽问题?她看向董祀,董祀知道蔡琰从不关心家里的事,犹豫了一下,「我好像听说卫家派人来求亲了。」
卫家来求亲?蔡圭才十三岁啊,现在就有人来求亲,真是有意思,古代人也太滑稽了。十三岁还是个孩子呢,在现代才初一,发育慢点的,只怕月经都还没来,就谈成亲?亏他们想得出来。蔡琰心想,晚饭时得跟父母说说,同不同意是他们的事,但什麽时候成亲一定要有个主意,十七岁之前就别谈了。
她专心地看着手里的羊毛,琢磨着怎麽把它纺成线。她本以为纺线在古代人人都会,可没想到完全不是那麽回事。东汉时期还没有棉花,所以纺车主要用来纺丝、麻,蔡家的纺车就是以纺丝为主。蔡夫人会纺丝,看到蔡琰想学还挺高兴,便把自己的纺车给她,还认真地教她。丝本就细腻韧X好,只要把丝拉出来就行。但蔡琰更想纺羊毛,可该怎麽纺呢?一只手要搓丝,另一只手还要摇动手柄,怎样才能拉得又细又匀呢?
「你帮我摇,我来拉丝。」蔡琰乾脆先把纺车交给董祀,自己到一旁研究羊毛。
「琰儿,你一点都不关心?」董祀也不会这个,他好歹是个男人,平时也没人会让他学这个。但蔡琰的话他又不敢不听,只好老老实实地坐在小凳子上,撑着脑袋看着她。
「你不是该去问我姐吗?行了,我会跟娘说,等她十七岁再嫁,还早得很呢。」蔡琰懒得理他,继续研究纺车。她看到一个小孔,那是走丝用的,那麽羊毛应该也要从这里穿进去,先搓个线穿进去?羊毛有些板结,也许应该像弹棉花一样把它弹松?
「问她做什麽,他们求的是你!」董祀着急了,连忙说道。蔡琰手里的羊毛「啪」地掉在了地上,什麽?卫家来向她求亲?有病吧!难道是恋童癖?不过,卫家那小子不也才十三岁吗?当时好像听说他和蔡圭同岁,是啊,同岁,所以他们大概就想着来求娶自己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董祀看到蔡琰这反应,心情大好,看来蔡琰没那个心思,赶紧过来安慰她,「放心,放心,师娘不会答应的,卫家是商贾之家,没资格向你求亲,大师兄说了,卫家这是失心疯了。」
「为什麽?」蔡琰的脑子还没转过弯来,商人不受尊重她是明白的,可现在蔡家也正处於倒霉的时候。而卫家除了本身有钱之外,老二还考得了孝廉的功名,此消彼长,蔡、卫两家半斤八两,不存在谁b谁高贵的问题。
「说了,他们家是商人,除了仲道,全家都是布衣。」其实董祀自己也不太明白,只是学着羊家两兄弟的口吻说道。刚刚听说卫家派人求亲,师傅让他们自习後,课堂里就只剩议论声了,也不管卫仲道在不在场。董祀一听就急了,赶忙跑来找蔡琰。
「求亲的不是仲道吗?」蔡琰越听越糊涂,她当然知道良贱不婚的道理,可仲道已经举了孝廉,为什麽还要受人歧视。
「是,可是……」董祀急了,为什麽蔡琰看上去,除了刚刚的惊异之外,表现得异常平静,她该不会是愿意吧?他被自己的猜测吓到了,一着急就更说不清楚了。
「小心眼儿,英雄莫问出处!」蔡琰轻轻敲了敲他的额头。可能是董祀一直跟自己在一起,感觉上就像自己的小弟弟,於是就多了一分亲昵,也不在意彼此之间的分寸,「才多大就一脑子的高低贵贱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