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中,苏不凡秉烛夜读,翰林学士们的策论堆砌在书桌上。
越看越兴奋,完全没有注意到时间已经很晚了。
这些人虽然还没正式进入真正的官场,并无从政经验,但他们不愧是大夏最为有才华和眼界的那一小部分金字塔尖的人。
每一个的策论首先从字迹上来讲,就非常漂亮,让人看了赏心悦目。
而且他们对于盐铁改革的认识也远超自己的想象。
不仅清楚的认识到如今盐铁专营政策的弊端,还对有此引发的社会矛盾有着明确的担忧。
这些人或许是因为时代的局限,他们绝大部分依旧选择加强监管这条道路。
当然,这不能怪他们。
在这个时代,盐铁两项,一项涉及民生,一项涉及国防,都是重中之重,稍有疏忽就会引发翻天覆地的灾难。
“呵呵,终于见到梁实的了。不知道这家伙又会有什么样的见解。”
“盐铁者,国之基石。我大夏之盐产地有二,一是靠海的崖州、临海州,另一为西南荣州。荣州井盐质量最佳,然西南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运输困难且成本高。
因此我大夏国民更多食用的乃是海盐。原本盐铁专营乃是利国利民之举,然官员与商人勾结,贪污腐败横行,原本应为国之收入大半落入私人囊中。江南之地多富豪,皆是因贩卖私盐之利也。
精铁产自我大夏西北,然这些年走私猖獗,以至于原本弓箭多用兽骨制作的鞑子,如今也已经换上了精铁箭头,其对我将士的威胁巨大。
凡此者,盖因其中利益巨大尔。
商人追逐利益是天性使然。一味压制适得其反。臣以为堵不如疏,若是能让商人参与其中,获取合适的利润,将有助于货物流通……”
苏不凡目不转睛的阅读着梁实的策论,发现此人果然见识不凡,其观点甚至与自己很多观点不谋而合。
比如对方提出在镇北州开辟专门的边贸互市口岸,供商人与鞑子贸易,所有的贸易必须登记在册。
还有对方提出的利用商人的商队来进行国内资源调度分配,这些都与自己制定的方案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