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7章 南洋的月亮就是圆(第三更,求订阅)
「……装载有17000吨肯尼进口大豆的「杜蒙特夫人号」货轮,缓缓靠泊永晋港并顺利完成卸船作业,标志着我国从非洲进口大豆突破了200万吨,目前非洲大豆在保证了南洋粮食供应的同时,也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据国相关部门统计,截止去年底,南洋于非洲投资已经超过26亿元,其中70%为农业投资……」
听着广播里传来的新闻,郑金荣忍不住轻声说道。
「现在南洋吃的粮食,非洲的粮食越来越多了,要是没有非洲的粮食,恐怕还真不一定能吃到那麽多的肉,喝到那麽多的牛奶……」
心里这麽寻思着,郑金荣就驾驶着汽车一路着港口驶去,船刚进港口,就闻到了扑面而来的鱼腥味,这是一座渔港,港内泊停的大都是渔船,除了一些一两百吨的近海作业小渔船之外,还有上千吨的大型拖网渔船。
阳光下,上冻好的渔货正通过吊车等工具装卸着,工人们忙碌着将渔货装了冷冰车,过磅,入库,然后再转运到长安的各个市场。
海风袭来,浓浓的鱼腥味呛的人眉头直皱,对于这一切,郑金荣虽然习惯了,但眉头还是忍不住皱了一下,然后他就进了一旁的办公楼,这边人还没进办公室,穿着一身白衫黑裙的秘书就汇报导。
「经理,一会太平船厂的孙副经理将会过来与您见面,另外,全国学前教育协会的加德纳夫人办公室询问捐赠的事宜……」
听着金秘书的报告,郑金荣一边走进办公室,桌上一杯浓茶早已经泡好了,办公室的空调也打开了,这边刚把西装脱下,金秘书就已经接过来,挂上衣架上,然后继续禀报着今天的工作。
「回复夫人办公室,渔业公司今年下半年将会捐赠2万吨明太鱼,和往年一样由渔业公司分公司直接发货,」
作为公司高层的郑金荣,当然知道加德纳夫人是谁,不过,他并不是因为夫人的身份捐赠的,而是因为学前教育会对接的是南洋的所有的幼儿园丶托儿所,所有南洋人的孩子,白天都会在呆在那里,孩子们在那里嬉戏丶玩耍丶享用午餐,也正因如此,很多企业都乐意向其捐赠物资。
大米丶肉食丶牛奶丶食用油……他们捐赠的东西都是最好的,毕竟,都是给自己孩子吃的。而渔业公司捐赠的自然是自己的产品,虽然不是什麽名贵的渔获,但产自北太平洋的明太鱼和秋刀鱼,不仅产量大,而且质量也非常不错,一直都是南洋人餐桌上最主要的鱼类。
其实,南洋人原本是没有吃海鱼这个习惯的,大都是垦殖点养成的习惯,秋刀鱼丶明太鱼等廉价的海鱼,直到现在也经常出现公司食堂的菜谱上以及普通人家的餐桌上。
「另外,给中小学也捐2万吨,不能厚此薄彼。」
郑金荣想了想,又提到了渔业协会创办职业中学,那是自己的学校,当然也在有些倾向了,别看一张嘴就是几万吨渔货的捐赠,可实际上它对渔业公司来说,是不值一提的,在过去的十年间,南洋的捕鱼量大幅增加,远洋渔业6年内增加到了5倍,近海渔业也有所增加。
而最重要的还是技术创新,不仅引进了远洋加工船以及大型拖网渔船,还将军用的声纳探测技术应用在渔业上,发明了「鱼群探测器」。在过去的几年间,在相关企业的不断改进下的鱼群探测器也继续进行改良,从识别「有无鱼群」发展到识别「鱼群的深度和距离」。
正是由于鱼群探测器的发明,南洋渔船在太平洋上成为了「霸主」一样的存在。在整个太平洋到处上演着过这样的故事:不少国家的渔船在自家门口,竟然让南洋渔船抢先发现鱼群,其中的关键就是这个鱼群探测器。
正是得益于技术进步,去年南洋的海洋捕渔量就已经超过380万吨,廉价且源源不断的海鱼,已经成为南洋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
很快,在他们聊天的时候,造船公司的孙子秀来了,一见到郑金荣,他们先是客气了一会,然后孙子秀就向他展示了一份图纸,说道:
「郑经理,你看这是我们为你们公司设计远洋加工母船,它的排水量达到史无前例的3万吨,不仅具有冷冻丶冷藏丶水产品加工丶综合利用等设备,可以和若干捕捞子船丶加油船丶运输船组成的捕捞船队。而且可为捕捞渔船修配损坏的机件,并为渔船提供油丶水及生活用品,也向船员提供休息丶娱乐丶医疗等服务,使船队能较长时间在海上作业……」
这正是南洋远洋捕渔业的不二法宝——以大型加工船为母船为核心,进行远洋捕渔,这使得南洋的渔业公司作业海域,不仅遍布太平洋丶印度洋,甚至还进入了南极以及大西洋。每年的产出除了可以保障南洋自己的需求,甚至还可以出口国外。
也正因如此,公司一直很看重包括母船在内的渔业设备的设计与建造。毕竟,只有最先进的设备,才能保证公司的产量。
「与过去的加工船不同的是,它可以直接将冻好的渔货装箱打包,然后由运输船直接出口到其它国家……」
在孙子秀于办公室里介绍着这艘渔业母船时,繁忙的码头,这会已经轻松了一些,那些在已经忙活了半夜的工人们,总算是可以放松一些了,而在已经卸空的渔船上,船员们正用充满羡慕的眼神看着码头另一边的城市。
南洋的渔业虽然很发达,但是渔业公司却是雇佣着大量的海外工人——这些都是廉价劳动力,从日本丶韩国雇佣船员的成本,远远低于雇佣南洋人,也正因如此,渔业公司最喜欢雇佣这些廉价劳动力。南洋的远洋渔业之所以发达,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这些廉价劳动力。
不过,这些人大多时候都呆港口里,实际上,他们算是幸运儿,因为渔业公司的雇员,很多人,甚至直到合同结束,都没有来过南洋本土,他们大都是在太平洋等海外港口上。
而此时,这些幸运儿们,就这样眼巴巴的望着另一边繁华的城市。
「这就是长安啊!」
「是啊,这就是长安,全世界最繁华的城市。」
盯着远方的高楼大厦,金志远点着一根香菸,南洋骆驼,在韩国的时候,只有那些有钱人才能抽得起它,可自从来到南洋后,他天天都能抽得起这样的香菸,
「真可惜啊,我们没签证,只能在渔港附近逛逛,要是能进一趟市区,拍几张照片的话,回到韩国也可以和别人显摆一下。」
一旁的人立即说道。
「哎呀,这有什麽好显摆的,最重要的还是钱,我们在韩国,一个月累死累活,才能挣多少?哪怕就是大学生,也就挣两三万韩元,做死做活才勉强温饱。可是在这里,一个月却可以挣100南洋元,那可是100南洋元啊!」
「换成韩元的话,足足300000韩元啊!」
又有人在旁边感叹道。
现在的韩元就像是纸一样,曾几何时,韩元还是很值钱的,刚建国时韩元和美元的汇率设定为15:1。但是半岛战争的爆发改变了一切,恶性通货膨胀持续了好几年,导致韩元不断贬值。现在,韩元和美元的汇率变为6000:1。
其实在过去的十二年间,南洋元也贬值了,从最初的与美元等值到现在其汇率与美元维持在2:1左右,但这种贬值为了刺激出口,而且确实也达到刺激出口的目的,在过去的几年间,南洋的经济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疯狂向前奔跑。
不过南洋高速增长的经济,和这些外来劳工以及研修生的关系不大,在南洋民众收入倍增的同时,研修生和外来劳工的收入增加是非常有限的。
可即便是如此,对于日本丶韩国的劳工以及研修生来说,他们也已经非常知足了。
「那是官方汇价,黑市上,一个南洋元至少可以换3500韩元。」
「有时候甚至都能挣到4000韩元!」
黑市汇价的不稳定,本身就是经济不稳定的象徵。
说着话的时候,金志远的懒洋洋的靠着渔船,望着远处隐约可见的城市,说道:
「我在这里一个月挣的钱,比在韩国干一年挣的还多,要是升级成高等水手,还可以挣更多的钱,只要干上几年,就可以回韩国享福了,到时候,我就回到韩国,让孩子们上最好的学校,让他们学好国语,等将来,让儿子来南洋留学,再把女儿嫁到南洋,这样的人生,也就圆满了!」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对于身为父亲的金志远来说,他的梦想很简单,无非就是在南洋打工多挣钱,然后教育好孩子,等到将来有机会的话,就把孩子送到南洋来。
成为南洋人!
其它人听着金志远这麽说,无不是用充满憧的目光看着远处,看着那个能够看得见,但是却进不去,摸不着的长安,或许,这就像是他们的南洋梦一样——可以看得到,听得到,但却实现不了。
这时,一直在旁边抽着烟的朴成安说道。
「哎呀,其实再过十几二十年,指不定韩国也发展起来了,将来甚至可能会像南洋一样,到时候,孩子们就不用不再出国受苦了。」
不过,他的期待却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
「哈哈,你就别做梦了,韩国怎麽可能会变南洋一样呢?」
「就是,南洋是南洋,韩国,怎麽可能!」
「怎麽不可能呢?你没看报纸上说,韩国又派考察团来南洋学习了,只要我们跟着南洋学,早晚会发展起来的……」
一旁的人反驳道:
「也许我们看不到那一天,但谁知道呢?也许早晚有一天,韩国也会富裕起来的!」
「你就做梦吧,韩国会像南洋一样,这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周围尽是一片笑声,所有人都觉得那个家伙是在痴心妄想,其实,在他们所有人的心里早就形成了一个认识——南洋是最好的。
毕竟,南洋的月亮就是圆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