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305章 上皇的赐礼

第305章 上皇的赐礼(1 / 1)

第305章 上皇的赐礼

荣国府,探春院。(っ???)っ ? 69shux.co?

家中姊妹都喜欢在探春屋里聚谈。

那是因探春英气爽利,素喜阔朗,连她住的屋子都是拆去隔断,地方宽敞,舒展典雅,最适合用来聚会谈心。

此时黛玉丶迎春丶宝钗,甚至小惜春都在,唯独不见主人探春的影子。

今天宝钗听薛蟠回来嚷嚷,说是今日和几个勋贵子弟吃酒,听说辽东传来新战报。

据说辽东又有大捷之胜,宫中已经传出多道令谕,很多官衙官吏突然忙碌起来,只是大捷之事还未在市井传开。

其实薛蟠会听到这样的口风,是因为按照规则,这样的灭战大捷,是需吏部考功之后才能昭告天下。

而且嘉昭帝所出的九条诏令,其目的都是尽快进驻关外,让大周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关外形成实际控制。

兵贵神速,事以秘成,所以清元集大捷,在眼下也就没有刻意进行大肆渲染。

不过稍微有些官方渠道的人,多半很快就会知道事情底细,只是朝廷没有昭告,很多人不好到处宣扬罢了。

和薛蟠吃酒的都是败落边缘的勋贵子弟,自然对这件大捷之事,不是知之甚详。

但是宝钗却是留了心,和园中的姊妹说了此事,如今贾琮身在辽东,众姊妹人人挂心。

最后还是探春自告奋勇,去梦坡斋书屋打听消息。

……

因为她知道自己三哥哥去了辽东,父亲贾政便开始对辽东战事变得非常关注。

常通过同僚的关系,抄录和听取一些兵部诋报上的消息。

贾政那些同僚都知道他是贾琮的亲叔,而贾琮自上次在鸦符关大捷立下首勋,早就成了辽东战事中的瞩目人物。

人人都认为荣国府起势已指日可待,而且必定会应在这奇异少年身上,自然也乐于和贾政做些人情。

而贾政也发现,只要提到贾琮的名字,他那些同僚自会通过各种渠道,或抄录或原稿给他送来辽东诋报。

这让贾政心中多少有些骄傲,琮哥儿即便远在千里之外,可这名声在神京却依旧管用,人人听到都给几分薄面。

贾政也几次将诋报上贾琮领军剿灭几个女真城寨,歼灭多少敌寇之类的消息,说给老太太和王夫人听。

只是她们对这些消息很不在意,没让贾政说上几句便撩开了,让贾政颇有些无趣。

倒是探春机敏灵巧,听了这些消息如获至宝,便常常去梦坡斋书屋询问贾琮的消息。

贾政自然乐意自己的女儿来做听众,两父女经常就诋报上的消息,在书屋中谈论。

一个说的惬意投入,一个听得笑意盈盈,倒很是有趣。

只是每次探春听完父亲罗嗦,都会把贾政收集的诋报哄了来,做了自己的私藏之物。

最后这些诋报就成了园中姊妹热衷的读物。

其实她们这样的闺阁,对攻城略地丶火器奇绝丶兵道诡计等都不是很懂。

但只要在诋报上看到贾琮的名字,就觉得好玩兴奋,各自的话题也是五花八门。

比如黛玉会说盘陀城我知道,我那张图舆上就有呢。

宝钗会问到那里离神京有多远,要走上几个月罢。

至于探春说的话便多了几分英气冲劲,这次三哥哥又斩敌两百,好生厉害……。

迎春说话多半是有些离题,还有些呆,比如琮弟不是说春暖花开便回,如今都快入夏了,怎麽还不见回来。

这大概是贾琮去了辽东之后,贾家姊妹们出于无聊和思念,经常会发生的搜寻远人信息,并以之闲聊打趣的乐事。

……

等到时间过了五月中旬,朝廷调集的两万大军,已经陆续进驻关外,开始在关外设堡立营,戍边镇守。

而吏部紧急选定大批官吏,也陆续到达关外各城镇,开始立府治民。

在牧政治理过程中,必定会受一些原住民的抵触,但有两万大军做后盾,这些都不止一提。

但凡有些经验的流官,都知道这是新地之政,必须经历的过程,等到牧政数年之后,不习惯的都会变成习惯。

而辽东和神京的信道来往变得空前繁忙起来,工部已计划在两地之间的驿站,再加建十二座,将沿途驿站密度大大提高。

而关外的信道驿站也在紧急营造中,这将会极大提高,神京和辽东之间信道传递效率。

这些举措能看出,嘉昭帝对大治关外之地的坚定决心。

而随着嘉昭帝对关外之地举措的落地,关外新地局势渐成为定局,官府开始对清元集大捷进行大肆渲染。

荣国府贾家消失十几年风光,似乎一夜之间就回来了,开始成为神京城中军功荣耀的焦点。

市井街巷都在传送,那位曾经二元登科,词名震动天下,亡母追封诰命的荣国长房庶子。

如今又闹出天大动静,竟在辽东立下一战扫平女真的奇功……。

这几天已很多贾家的老亲上门庆贺,忠靖侯史鼎更是亲自带夫人向自己姑母道贺。

而和贾家有世家之谊的四王八公,却没急着上门,因为贾琮虽立下军功,但毕竟还没回京受封赏。

如今人都还在辽东,现在上门庆贺未免过于唐突,毕竟他们和贾家的老亲不同,人家毕竟有血亲之谊,没那麽多顾忌。

只是后面发生的一件事情,却完全改变这些人想法。

……

谁也没有想到,在这个节骨眼上,懿章皇太后突然遣内侍到贾府,给贾琮赏了些上好的文房四宝。

还给贾母带话,贺贾母养了个好孙子,可以为国建功。

那内侍还给贾琮留言,让他回来时写他那首临江仙的书法,宫里自然有人来取。

太后突然给贾琮赐礼,不仅让贾家人很是诧异,在神京的官宦勋贵圈子也引起不小的波动。

很多人都知道懿章皇太后和贾太夫人,那是少年时手帕至交,如果太后给贾母赐礼,也不算什麽奇怪事。

但是没听说过贾琮和太后有过来往,本就是八竿子不到的,怎麽这个时候突然给贾琮赐礼?

而且赏赐的是文房四宝,还特意讨要贾琮写的书法,可从来也没听说太后喜欢书法。

只有重华宫的太上皇才酷爱书法,而且很多人知道,太上皇就有一副贾琮写的般若心经,那是太上皇最喜爱的书法珍物。

这那里是懿章皇太后赐礼,分明是皇太后代太上皇赐礼,并讨要他一向欣赏的贾琮书法。

这样一想就顺理成章了,太上皇这个身份,的确不能随便对人示以亲近。

而以懿章皇太后和贾母的交情,就没有这种顾虑了。

只是太上皇虽一向爱贾琮的书法,但怎麽会偏偏挑这个时候来求字?

像陈翼这样四王八公的老人,都知道太上皇当年武略盖世,最喜欢英武出众的晚辈。

而贾琮这次在辽东绽放异彩,闯出清元集大捷这样的军功,竟然入了太上皇的法眼,这才对他有所关注。

四王八公老一辈都曾跟随太上皇驰骋天下,自然很了解这位上皇的喜好。

所以陈翼这样的揣测想法,绝不止他一个人。

于是神京城里不少老牌勋贵之家,虽然家主不好亲至,但开始陆续派了次子或管家,上门给贾太夫人道喜。

搞得荣国贾家最近的气氛十分诡异,老是一些非常脸生的人物上门道贺。

……

大周宫城,乾阳宫。

郭霖躬身站在御案前,向面色不显喜怒的嘉昭帝,禀报中车司刚上报的消息。

「启禀圣上,据重华宫的人密报,昨日太后至重华宫拜见太上皇,太上皇正在赏玩贾琮写的那幅心经。

太上皇对太后说:贾琮在书道上乃天纵之资,是朕平生未见,没想到他在兵事上也颇有天赋。

太后说:贾家那孩子的确有些气象,都中各家很久没出这般出色的子弟了。

太上皇说:朕听说这几年,他在书道上越发炉火纯青,写的字怕比这幅心经更高一筹了。

皇后明日赐他一些上等的笔墨四宝,让他新写一副字送来。」

嘉昭帝问道:「父皇和母后没再说其他了?」

郭霖回道:「启禀圣上,上皇和皇后还说了其他的话,不过都是日常的小事,都和此事无关。」

于是郭霖又絮絮叨叨,把太上皇和皇后说的其他闲话,一一复述一遍。

连太后和太上皇闲聊,服侍太后三十年刘医婆,家中新添了个孙女,这等芝麻小事,郭霖都一字不错的禀报。

中车司的密探还真是了得,将太后和太上皇说的只字片语,毫无遗漏的记录下来。

最后嘉昭帝听得实在不厌其烦,挥手让郭霖立即闭嘴。

嘉昭帝瞥了郭霖一眼,沉沉问道:「你执掌中车司,你以为太上皇为何突然给贾琮赐礼求字。」

郭霖一听这话,浑身的寒毛似乎都树立起来,思索刹那之后。

便回道:「启禀圣上,太上素来酷爱书法。尤其锺爱贾琮那幅心经,这些年来常常抚卷赏玩,宫中之人皆知。

太上皇当年武略盖于天下,最喜爱擅长兵武的后辈,此事勋贵老臣皆知,如今贾琮在辽东建立功勋。

或许是引起太上皇的关注,这些年上皇在重华宫,也是时长无事,心生好奇,心血来潮,赐礼求字,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嘉昭帝话中似带着淡淡讥讽,说道:「父皇一贯喜爱兵武出色的子弟,我如何不知,当年我那兄弟不就是那样。

而朕当初却是兵武之姿平平,哼……。

父皇就算青睐贾琮兵事卓异,总也不好在这个时候有所倾示,弄的下面的人胡乱揣测。」

嘉昭帝说到最后,言语中颇有些无奈:「你将朕收集的几件前朝书法送去重华宫。」

又说道:「贾琮今年不过十四,未过舞象之年,就让皇后赐贾琮衣履吧,省的那些勋贵老臣生出奇怪的想法。」

郭霖连忙回道:「遵旨,奴才马上去办。」

心中却有些腹谤,这个贾琮走的都是什麽狗屎运,圣上用皇后赐礼,来冲淡太后赐礼的非议,合着体面都给他一个人得了。

(本章完)

最新小说: 惊!逃生BOSS竟是我网恋对象 九零之我又穿回来了 无限:清冷美人被邪神盯上了 替姐姐嫁给九千岁 龙族:悼亡者的归来 无人救我双A 超能:我有一面复刻镜 斗罗之神眼降世 杀穿耽美文副本(np不h) 清冷天师找了个阳气旺盛的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