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乾阳殿。
这是大朝会之前的最后一次例行朝会,杨广端坐在龙椅,宰相伍建章、户部尚书杨素以及其他一众大臣、包括东都城内的各类勋贵,全都齐聚一堂。
其中,一名白发苍苍的老者,站在群臣之间,微微低头,恭声道:“陛下,先帝崩逝已满一年。”
“按照我大隋律,应当举行帝祭,为先帝逝去祭祀,以此积蓄阴德,让先帝在幽冥阴间安养!”
老者是大隋皇朝的宗室大臣,隋文帝杨坚的堂弟杨弘,亦是大隋的河间王。
临近大隋每年惯例的大朝会之际,同时象征杨广登基继位满一年,正好也是隋文帝杨坚病逝一年。
按照大隋律,朝廷和皇室应该举行帝祭,为崩逝的帝王祈福和祈愿。
也就是民间俗称的‘过冥寿’,只不过毕竟是皇帝,因此说法要好听和高大上不少。
杨广端坐在龙椅上,眯起眼睛:“帝祭……倒是情理之中!”
“不过,帝祭的时间与大朝会相冲,需要众位爱卿斟酌安排一下。”
“大朝会之后,各国使节会在都城留一段时间,正好邀请他们参加文帝祭。”
说罢,他扫过殿内的诸公,缓缓道:“至于文帝祭的事情,诸卿认为谁能担此重任?”
杨素这位户部尚书第一个跳出来,沉声道:“陛下,臣愿领受此任,必将文帝祭的一切事宜,安排妥当!”
“若有出错之处,请陛下与文武百官,共斩臣的脑袋!”
这相当于是立下了军令状。
若是文帝祭办不成,或是有任何差错,杨素都是首当其冲。
杨广稍作思索后,沉吟道:“此事交由皇叔,倒是也适合,不过文帝祭乃是大事,若只有皇叔出面,未免会让天下非议。”
文帝祭,毕竟是祭奠隋文帝逝去一年的大事,到时候杨广都要亲自带领群臣到宗庙,祭祀隋文帝杨坚的牌位,以及前往帝陵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