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半月里,顾然虽然输多赢少,但能明显感觉到自己武艺上的进步。
淳于信等将领也没想到,这位自京城来的身娇体贵的小侯爷,居然能生生撑下去,未叫一声苦一声累。
而且见他学习能力强,能从每一次的实战中吸取教训,且记住他们的招式技巧,一次比一次反应敏捷,出手凌厉,淳于信等将领也会有作为师长的骄傲欣慰,对其好感度大涨。
郎君辛苦了。南歌轻轻叹道。
见顾然受伤,最心疼的人莫过于南歌了,每次都是顾然精疲力尽累倒在演武场上,才肯停下来结束,再由南歌背回居住的军帐。
有南歌在身边,即便是在军营这样的地方也一切照料妥当,不但随行带着各种上好伤药,还主动向军医问询学习如何化瘀,减轻伤痛之法。令顾然不禁感叹,南歌实在是善解人意又贴心。
那日之后,谢远臣似乎也受了些刺激,主动学习起骑射武艺来。可能是有裴照在,他也不甘落于人后,更不愿意总是受人保护。
*
北方天寒来得早,才十一月便开始结了冰雪,站在城墙上尤为能感受得到这寒风凛冽呼啸。
这棉衣夹在盔甲中,像是会生热般,实在暖和。淳于信忍不住感叹道,若是边关军民人人都能穿上此衣就好了。
谢远臣笑了笑道,淳于将军不用担心,棉衣制作较为廉价,且已经在多地开始种植,明年便会有更多的送过来,自然能让边关军民人人得以御寒。以后就连关内的百姓自己也可以种植棉花。
一晃而过,顾然等人在边关这一待便是三个月,待实战武艺学得差不多了,又与军中将领熟悉之后,顾然终于办起了正事。这些时日,她也走遍了边关军营大大小小的地方,对军民上下的生活有了足够的了解,对她本来的计划也更有了信心。
一为待入春后开展屯田制计划,二为训练骑兵计划。
所谓屯田制便是招募军民开垦荒地,形成战时打仗,非战时种地的稳定模式。
边关军队每年的军费于大周来说都是一笔大的国库支出负担,更不用说其他百姓了,边关军民生活苦寒,人口少不说,每年还有许多人宁愿变成流民或者逃兵南下成为匪寇,也不愿意留在边关受苦。
就这还是裴太师每年都在尽力保证边军的物资军费,以免军队无法抵御北狄侵扰。
如果官方提供田地和农具,供军民开荒屯田,那么一方面可以减少军队粮食的损耗,另一方面则是有能力保证百姓们吃饱,减少流民现象,而且还能源源不断的从百姓中征召兵卒。
实行屯田之策后,不但能够加强边关地区的军事防守力量,还能稳定边关军民人心,保证一定的兵源。
另一项训练骑兵计划,正是建立在大周有实力培养良马的基础上。
在辽阔的草原上征战永远是骑兵最强,以前是因为良马短缺,现在终于可以阔起来了,那么训练骑兵的计划也可以提上日程了。
作者有话说:
这是二更么么哒 晚了不好意思
第29章 不当贵妃(十)
顾然到达边关之后的所有情况, 裴太师自然知道得一清二楚,也放得下心来,任他们施为。
事实上, 临行前顾然呈给他的一套完整边关战略计划就是以战养战,开荒屯田, 广开商路。只不过边关各方面基础差, 需得循序渐进慢慢来。
京城这边,裴太师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便已经狠狠削了一波其他高门世家大族。
若是顾然在这里,便会发现路上刺杀他们的背后势力家族, 基本上玩完了,便是还活着的残余也被裴太师下令举族流放西南,以后就在那扎根吃土吧。
裴太师这般狠辣不留情的手段,不仅成功震慑到了群臣百官,顺便敲打了一下皇帝李景翎。
先前李景翎之所以连出昏招, 除了他自己心态差,还有他人在旁边挑唆,故意引起皇帝对裴太师以及裴家的忌惮防备。
在李景翎看来, 这样想可能还理所当然, 裴太师权倾朝野,身上又找不到什么把柄弱点,眼看着裴家还后继有人, 李景翎却没有任何能制约拉拢裴太师的手段, 如何能不生恼怒。
但到这回太师的雷霆反击之下,李景翎不吭声了, 连让裴家小娘子进宫休养的话也当做不曾说过。
另外裴太师还做主明年开始举办大选, 遴选天下良家女, 以充实后宫繁衍子嗣。
皇帝那点心思谁还看不明白,为了前朝不得不宠着高位妃嫔,又不敢让她们怀孕,生怕一旦诞下皇子,就会取代他的位置。那些妃子无法对他做什么,却是什么手段都往苏皇后和小太子身上使。
裴太师也不管那些后宫纷争,而是直接来个选秀。
只要不触碰裴太师的底线,皇帝想要女人,全天下的美人随便他挑。
裴太师这是顾及到皇帝都登基三年多了,若是宫中久久没有孕信,唯一的皇子还被阴私给折腾没了,天下人恐怕还真要以为他有心篡位,不让皇帝有子嗣呢。
唉,权位太高有时候也是种麻烦,出了事就是众矢之的。
而且他当初能默认勋贵世家大族塞人进宫占据高位,是因为愿意给他们利益,现在不过是收回来罢了,顺便打破这种局面,转移一下注意力,免得他们没事就盯着裴家的发展前途。
果然先前还是一片腥风血雨,风声鹤唳,待裴太师在朝堂上做主举办明年大选,并明文昭告天下,传令各地州县时,再没什么人想着倒霉栽到裴太师手里的家族了,纷纷关注起了大选的事情。
这次可不是那些勋贵高门大族吃独食了,更多蠢蠢欲动的是中下层的官员,这可是一个飞上枝头变凤凰的机会啊。参加选秀入宫,成为天子妃嫔就是贵人,而且宫里皇嗣少,冒险搏一搏生个皇子哪怕是公主,也足够带着全家飞黄腾达了。
不见大周皇后苏氏也只是平民人家出身么。
连后宫也因为选秀的事而陷入一阵慌乱,别看这些妃嫔个个出身高贵,家世背景雄厚,但听见将会有大批新人入宫,心态也平静不到哪去。
唯一松了口气的可能就只有苏皇后了,至少能让这些妃嫔将目光从她和太子身上分出去一些,比起一出生就大病小病不断,连太医都不敢说能不能活到成年的小太子,那些高位妃嫔恐怕会更忌惮未来宫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健康皇嗣。
还有忠心亲近的宫人告诉她,陛下最近都在饮酒作乐,看起来有些消沉,什么事都不过问。皇后娘娘不借这个机会安慰一下陛下么?
苏皇后摇了摇头,任由陛下去吧,他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
自为后以来,他们之间的夫妻情分就一日比一日淡薄,苏玉秋也深感自己在这宫中的无力,她现在所有的心思都只在保护她的孩子以及守住这个皇后位置罢了。
无人在意到裴太师派家族后辈和得意门生前往边关,还批准了在边关实行屯田之策,还给裴照加上了一个监军的正式官位。
也许是刺杀过裴照一行人的几个世家下场太惨,令其他人心有余悸,不敢再捋太师的虎须。又或者是觉得裴照和谢远臣年纪轻轻,又是在边关那样荒凉苦寒的地方,能做出什么功绩来。
*
度过寒冷的冬季,来到春时,边关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开荒屯田。
因为棉衣和良马的缘故,边关军民上下都十分感念顾然,又在军营里与诸位将领相处了不少时日,有一定好感印象分,所以当她提出实行屯田之策时,并没有得到太大的反对声音。
虽说顾然可以借着裴太师的权势下令压人,但肯定没有边关军民主动配合,且积极性高来的好。
屯田不止是招募边关百姓,提供土地让他们开荒,还有组织士兵在兵营周围开垦荒地。若是有流民愿意接受屯田之策,可免前两年的粮食。且能开垦出多少田地,全凭他们自己的辛劳,若是五年内一直屯田开荒,安定于此,那么那些田地可以归于他们名下。
此令一出,立刻吸引来了许多流民,甚至拖家带口的,听到官吏确认无误后更是群情高涨,一边开垦荒地,一边在旁边搭建屋子。
大周的百姓但凡有块田地有希望,谁也不愿意成为流寇盗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