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清话事人 > 第588章 大封功臣,赋税改革

第588章 大封功臣,赋税改革(1 / 1)

第588章 大封功臣,赋税改革~

陛下终究是圣明的。

只不过在醇酒妇人堆里沉湎了三五日,就恢复了往日的贤明。

说来,其实也没什麽。

打了这麽久的仗,陛下享受享受不是应该的吗?

御团恋恋不舍地送别陛下,其情之真挚丶其容之悲戚,可谓发自内。

帝心甚为感动,赏赐紫禁城刮来的首饰 2大箱,御团人手一件。有前清皇室和现皇室双重认证的珠宝很容易能卖出高价。

……

当然,

陛下也没忘记雨露均沾,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挨个寝宫待了一遍。

从皇后到韦妃,都是熟悉的面孔。

陛下的后宫已经很久没有注入新鲜血液了。臣子们都说陛下的心里装着九州万方,顾不上儿女情长。

江南的七月。

北伐后的第一次大朝议。

文武百官丶巨商代表丶民间人士,足足 500人塞满了大殿。

好在吴皇宫是新式建筑,穹顶大,面积大。

若是在太和殿,还真塞不下这麽些人,一大半的人得站在殿外晒太阳。

……

前半程,是功臣封爵暨赏赐有功将士。

公爵有,

从龙老臣:范京,封苏国公。杜仁,封浙国公。林淮生,封皖国公。

两位国丈:胡雪余,封赣国公。赵立夏,封粤国公。

再加上已册封的靖海公,帝国就有了 6位世袭公爵。

侯爵有,

从龙之臣:刘武封金山侯。刘千封木渎侯。李小五封石湖侯。苗有林封黄石侯。韦俊封清月侯。

加上已册封的潘氏兄弟,一共 7位世袭侯爵。

陛下特意强调:

「日后如无特别耀眼丶举国瞩目的功绩,不再增加世袭爵位,只封终身爵位,也叫一代爵位。」

终身爵位,无封地。

一代贵族死亡后,贵族头衔即自动消失。

世袭爵位拥有封地,公爵 3000亩,侯爵 2000亩,无需纳税。爵位和封地可世袭传袭。

……

终身爵位一口气洋洋洒洒封了 80多个,从侯爵到男爵,各赏赐银币 10万枚到 1万枚不等。

军官丶文官丶降官丶土官丶商贾皆有。

其中,

刘阿坤被封了忠贞侯。

两个结拜兄弟:胡之晃,封毅成侯。福成,封幡悟侯。

彭氏土司后人被封了顺意伯。

郑河安未曾有身后追封。

明眼人都瞧出来了,世袭爵位的封号都是地名,终身爵位的封号都是形容词。

形容词是虚的。

地名是永远存在的。

……

大殿内,多名得到爵位赏赐的商贾激动的脸通红。

即使是一代爵位,那也是贵族。

从此,自己走出去谁也不怵。什麽流官见了自己,都要恭敬的先道一声:「爵爷好。」

陛下厚待商人,人尽皆知。

所以,给商人封爵倒也不稀奇。

大家震惊的是,居然封了一个外国人和一个本国发明家。

爱尔兰人史密斯,并未在场,但被册封为民都洛男爵。

发明家詹有根,册封精巧侯。

精巧侯的封号是陛下亲自拟定的,主要为了表彰他在传动领域的贡献。此人对滑动轴承丶齿轮丶连杆丶棘轮的组合颇有研究~

陛下出资 1万枚银币,占詹有根自创之传动装置工厂的 49%股份。

……

爵位之后,是封赏文武。

陛下一口气提拔了 7000多名军官士兵, 300多名文官。

此外,

陆军部支出了军功赏银 1850万两,抚恤银 900万两,一口气把之前积压的帐单全部清空。

海军部支出了军功赏银 190万两,抚恤银 120万两。

安置伤残军士 7000馀人。

根据个人意愿,或一次性买断,或安排地方丶工矿的普通空缺。

总之,

吴皇对军队素来慷慨,从制服到军饷,从服役到退役,有始有终。

军心,是属于陛下的。

……

封赏环节结束,就是正事了。

「诸位,帝国有 6件大事。一,移民。二,治河。三,殖民。四,工业。五,教育。六,科技。」

「每一件,都需要金山银海。」

「每一件,都是难在当代,利在千秋。」

「诸位,寡人需要你们的鼎力支持。当然,这 6件大事不能一起上马,否则,咱们的国丈要累垮了。」

众人哈哈大笑。

方才,财政大臣胡雪余脸都绿了。

这 6个工程,挑三件展开,财部的人就可以集体去唱花鼓了。

……

李郁意味深长:

「开源节流。」

「该花的花,该挣的还得挣。帝国的各个工厂继续扩产,寡人给你们一个承诺,将来无论发生什麽,工厂生产出来的每一件商品都能卖出去。」

「如果卖不出去,就用枪炮替你们清库存。」

瞬间,

殿内肃静。

陛下的意思太明显了。

「爪哇岛一大半的土地已经给你们了,你们该开荒的开,该挖矿的挖。在殖民地,你们不必有太多束缚,尽可放开手脚。」

「寡人建议你们雇佣一些咱们的百姓去爪哇,让他们帮着管理当地土着。漂洋过海不容易,要包吃包住,工钱多发点。你们的眼光,要放的长远一些。」

几名商人高呼:

「谢陛下。」

……

说到这里,李郁突然问道:

「兰芳,易帜了吗?」

「回陛下。南洋舰队已奉命去了,估计这会,兰芳已经插上咱们的旗帜了。」

「嗯。兰芳所在的婆罗洲耕地条件不好,但那有金矿,有锡矿,有煤矿。如有想承包的,散朝后自己去报名,也算抵帐。」

胡雪余出列:

「陛下,当下国库略感艰难,臣建议进一步完善赋税制度。」

「讲。」

胡雪馀声音平静,语速缓慢:

「帝国之赋税,无非三类。田税丶工商税丶海关税。」

「关于田税,臣认为之前陛下拟定将天下州县分为两类,一类省份足额徵收,二类省份差额徵收的制度非常好。连年征战,百姓们不易,朝廷当多体恤。」

「但是,工商税要改改。为了长远之治,下官认为应该根据工厂的实际产量精确收税。」

哗~

殿内哗然。

所有人都意识到这是在唱双簧,有些话陛下自己不好开口~

……

李郁不露声色,问道:

「国丈的想法很好,但是如何实践?」

「臣提议辟一非官方第三方机构,由该机构派人驻厂,称作税务专员,专事确认产量。然后根据不同行业的利润等级,收取税金。」

「你又如何保证这些驻厂税务专员,报数不偏不倚呢?」

胡雪余娓娓道来:

「臣想过了,实行流动驻厂和终身制职业。如果税务专员恶意多报产量,工厂可以弹劾他们,请求朝廷派员进驻工厂再次覆核。朝廷也可以随时抽查,若发现税务专员和工厂主勾结丶少报瞒报,税务专员全家流放,工厂主罚交偷漏税银的 5倍。」

「为了防微杜渐,税务专员的驻厂时间不能太久,就以 3年为限。」

「税务专员无晋升渠道,但保证终生职业。且无纰漏的话,此饭碗可传给儿子。」

……

李郁笑笑:

「准了,先试试吧。」

「可有愿意配合试点的?」

「江南棉纺厂愿意。」

一唱一和,这事就算成了,都是剧本。

这时,

江春站了出来:

「臣认为,为了体现朝廷之公平,工业部下属工厂也应一体收税。」

殿内哗然。

所有人都诧异的望着江春。

工业大臣杜仁的脸色不太好,陛下的脸色复杂,财政大臣胡雪余的脸色~中立。

……

李郁点头:

「寡人觉得江总商所言也有道理,一视同仁,民间商人们才能心服口服。那就~照办吧。」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陛下一言九鼎,这事就定下来了。

这就意味着从即日起,工业部直属的三大重工丶五大水泥厂丶四大造船厂都得交税了。

许多人为江春捏了一把汗。

但是他们怎麽也想不到,这个剧本是陛下亲手写的。一切,都是为了制衡~

帝国需要内部制衡。

胡雪余继续说道:

「臣想在南洋各殖民地也设海关,收取关税。」

「准了!」李郁说道,「为表支持,寡人将皇家铸币厂一并交给财政,即日起全力铸币,争取在 5年之内彻底淘汰银锭,全部用银币。」

「谢陛下。」

殿内众人默然。

陛下是真舍得,真能让步。所以,陛下都出血了,大家还能说啥呢,多交就多交吧~

……

农业署长范众默,出列说道:

「陛下,臣也有个想法!田税徵收过程弊病众多,成本巨大。臣有一设想,每村自己选出一粮长必须是本乡之人,为期 2年,可负责 1~5个村。」

「怎麽选?」

「所有村民投选。 2年期满后,即行再选,准许连任。让百姓们自己为自己负责。」

「听起来很有创意,先试试吧。」李郁笑道,「经济部的摊子太大,范京的担子太重。寡人决定即日起拆分经济部,另成立农林水产部,范众默署长升任该部大臣。此外,徵收天下田税之责,也划归农林水产部。」

范京立马拱手:

「谢陛下体恤,臣确实力有不逮。」

殿内微微骚动。

正治,是妥协和商议的艺术。此刻表现的淋漓至尽。

选粮长的剧本,也是陛下写的。

……

范众默喜滋滋,虽无爵位,但也知足了。

他乃是姑苏范氏的新一代主推人物,他和范京乃是姻亲关系。

至于说竞争大臣失败的水利署长黄文运,如果治河表现佳的话,会有个建筑交通水利大臣等着他。

打天下时,权要集中。

坐天下后,就要分散丶制衡。

陛下的声音传遍大殿:

「今年是压力最大的一年。诸位务必尽心尽力,为帝国发力。」

「熬过了今年,大道平坦。」

……

就在这几日,

李郁下旨成立了「皇家资产管理公司」,下辖四海金融丶四海烟业丶四海酒业丶四海奢侈品丶四海不动产。

五个子公司。

前俩子公司的业务,禁止民间涉足。

酒业一分为二,允许民间自由涉足白酒的全链条业务,但禁止涉足黄酒。四海酒业专营黄酒,在各地开设数百分厂,并将一半的利润分给地方衙署。

最后俩公司的业务,不做任何限制。

……

五个子公司里,最特殊的是四海不动产。

紫禁城丶皇陵丶各地行宫丶天坛丶皇家园林丶部分满城土地丶王府丶六部衙门都在其旗下。

这些不动产不方便卖给民间,否则会对现皇室产生不好的影响。

李郁的考虑是:

捏在手里,自己经营,长久挣租金。

此外,

也可用于笼络人心。

例如:

恩赐优秀的学生去北海划船,恩赐伤残勇士去圆明园一角休假,恩赐贡献巨大的商人去紫禁城参观一趟。

这样的恩情,效果卓尔不群。

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侍君。

……

东北,移民屯子已推进到了瑷珲城南。

仿佛是一夜之间,周围广袤荒凉的黑土地就变成了热闹的中原。五湖四海的方言,形形色色的人,袅袅升起的炊烟。

先垦荒,后盖起木屋。

考虑到东北地区冬季严寒,移民们早就开始做过冬准备了。

第 40086号屯。

屯长是个山东人,身高力壮,他在指挥众人给一间新盖大屋上梁。

上梁,是大事。

需要一点小小的仪式。

……

东北所有的屋子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

吴廷建筑署提供的图纸。

先盖出一间主屋,全木结构,墙壁厚度 1尺半到 2尺,越靠北越厚,大门必须内开。

后盖两间土坯厢房,一间堆放农具和粮食,一间是厨房。

然后,圈出院子。

在院子角落盖一小小的封闭茅厕。

图纸上的尺寸都提前规定好了,哪个屯子都不许乱改。建筑署担心擅自篡改,会导致很多无知的人死在冬季里。

感谢东北地区丰富的森林资源。树干盖屋,树枝烧火,一点都不浪费。

……

每天,

移民们从太阳出山忙到太阳落山。

每个人 50亩地丶 3间屋的理想已经基本实现。

所有人都在憧憬着即将到来的丰收。黑土地太肥沃了,不丰收都不可能。

当然,

代价也是沉重的。

因开荒丶伐木死亡的人无法统计~

……

「乡亲们,都歇会歇会,吃肉。」

上梁结束,

这间房子的主人喜笑颜开,吆喝着招呼人。

2日前,

他在不远的森林里挖陷坑弄了两头小野猪,还在田里网了一群野兔,今日杀了和野葱丶蘑菇一起炖了。

炖肉的崭新大铁锅来自抚顺重工,他们屯只分了 5个。

他掀开自制的锅盖,瞬间,肉香飘出。

……

「炖的真烂。」

「小火足足炖了 3个时辰。要我说,黑龙江真是个好地方。在咱们老家,谁舍得这样烧柴?」

「哎,老家的柴禾金贵。」

「可不是嘛,我们现在的日子比老家的财主还阔。」

「明年,我们托人回老家说个老婆吧?」

「能行吗?」

「朝廷说黑龙江的屯子 10年不纳粮,我们一人 50亩地,这麽肥的地一亩最少最少也能打 500斤精粮,一年下来得余多少粮食?大米保饱,老家肯定有好女人愿意来。」

众人边聊边吃~

屯长感慨:

「陛下真是仁君。」

众人纷纷点头,对皇帝陛下赋予了各种乡土气味的溢美之词。

(本章完)

最新小说: 两生芳菲 穿成老妇,我靠QQ农场养全家 重生之从8岁那年开始 你不在的这几年 无耻家族 我想成为一只狗 可爱还不够吗 穿越三国之小乔初嫁了 我在仙城当大佬 灵笼,开局一只蛇狗吞噬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