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元璋听完微微皱眉,却也没多说什么,他自己就痛恨贪官,更不会去阻止这种议论。
“好,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朱元璋轻声道。
“是!”
毛骧拱手应是,匆匆离去。
锦衣卫这把屠刀,终于要真正的发威了!
次日,朱元璋便迫不及待的下了道圣旨,召李善长和陆仲亨、唐胜宗等等诸多勋贵进京。
身在凤阳的李善长自从得知北伐大胜的消息后,便一直惶惶不可终日,这一天朱元璋的旨意传来,彻底让他彻底绝望了。
藩王大胜,握实了兵权,这才过了没几天,朱元璋就突然召他们这些淮西勋贵入京觐见,意图已经昭然若揭!
“善长兄,实在不行你随我远走北漠吧。”封绩看着面色如土的李善长劝道。
然而李善长却轻轻摇了摇头,让他背井离乡的跑到那寒冷荒凉的大漠之中,他宁愿死了算了。
“我先进京吧,后面的事,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李善长叹息道。
以他们这些人如此的处境,除了遵旨进京,乞求朱元璋的宽仁之外,别无他法。
下了决定,他便让下人收拾东西,启程入京面圣了。
跟他差不多,陆仲亨接到旨意后也是心慌意乱,对李善长信中所说的那些话再无怀疑,只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他现在也没有反抗之力。
唐胜宗、费聚、郑遇春等等,七八个侯爵收到圣旨后,都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踏上了入京的路。
深夜,李伟独自坐在书房,在孤灯下认真的读书,门外的赵顺和几名守卫都已经困得睁不开眼了,耸拉着头在打盹。
李伟看了他们一眼,露出一丝笑容。
然后他便将白天马四六传递过来的价格数字,按照一种规律在书上查找起来。
由于传递信息不便,这些数字组合起来所传达的也不过三个字而已,这三个字分别是北、胜、归。
虽然字少,但意思已经很明白了。
之前李伟便已得知朱元璋让藩王领兵北征的事情了,如今这一战总算出结果。
“要开始了!”李伟心里暗道。
历史上朱元璋可是把勋贵杀了个干净的,然而他穿越到大明这么多年,至今还没见到朱元璋对勋贵大开杀戒,看来他就是在等这一天了。
北元已灭,藩王长成,如今已是万事俱备。
“看来我也得加快速度了。”
李伟凝视着桌上的着灯火,低声呢喃。
等朱元璋把这些勋贵都铲除干净了,就剩他一个,他敢很难再翻起大浪来。
当然他也可以等朱元璋死了之后,朱棣靖难,到时机会更好,但是他等不了。
如今才洪武二十三年,离朱棣靖难还早着呢。
再说到那时朱元璋都死,他做这么多还有什么意义?
烛火飘忽不定的闪烁着,李伟的眼中倒映着火光,心里暗自谋划着。
……
滁州去往江浦的一条小路上,李善长坐着马车,周围跟着些护卫家仆,正在赶往京师。
马车一路颠簸,车夫也不着急,就这么慢悠悠的走着。
这时,一匹快马从前方驰来,在前方不远住停了下来。
护卫见此,连忙将李善长的马车护在中央,警惕的看着来人。
李善长感到马车停了下来,疑惑的掀开了车帘问道:“怎么停了?”
“公爷,前方有人拦路!”车夫恭声说道。
李善长这才抬头看向前方那个骑马拦路的人。
“敢问可是韩国公?”
没等他说话,骑马的人就高声喊道。
李善长惊疑的打量着这个人,开口道:“正是老夫,阁下是何人,为何拦路?”
对方仅有一人,他身边还有些护卫呢,所以也并不担心。
骑马的人拱了拱手道:“见过国公大人,我家先生对国公仰慕已久,特命我来请国公去前方书斋一叙。”
李善长有些诧异:“你家先生是何人?”
骑马的人笑道:“能救命之人!”
李善长闻言脸色顿时一变。
此人说的救命自然是救他的命,对方能知道朱元璋要对他这个韩国公下手,看来也绝非简单之辈。
沉吟了片刻,李善长轻轻点头道:“好,你带路吧。”
如今他已经无路可走,若是这个突然出现的人真的能救他,那倒不妨一试。
骑马的人应了一声,便调转马头前方带路。
李善长等人跟着他走过一段小路,转了好几个弯,逐渐进到了山里,足足走了半天,才来到了山中的一处村落,最终在一个书斋前停下。
李善长下了马车,便在这个人的带领下走进了书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