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沉顿时大喜,连忙起身下拜:“多谢国公!”
“谢我什么?”李伟一脸诧异。
吴沉微愣,立刻反应过来,赶忙掩饰的笑了笑:“没什么,是下官……下官被国公的威德折服,不自觉的就有了这般举动。”
李伟不置可否,淡淡的道:“快起来吧。”
“是是!”吴沉从地上爬起来,重新坐回座位上,心里窃喜,同时暗自庆幸自己幸好过来了!
其实在知道李伟的学生郑志华提出了什么摊丁入亩的谏言后,他和王杰都犹豫过要不要跟李伟划清界线,王杰因为跟李伟牵扯太深,几乎没有撇清关系的可能,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但他都已经被免职了,若要转投他人还是可以的。所以这次得到通知后,他迟疑了许久,最后找到吴伯宗,想听听他的意见。
然而吴伯宗在得知摊丁入亩的事情后,非但没有像其他官吏那样痛骂李伟,反正是大加赞赏,并且还主动跟他一起过来,他这才没错失掉这次机会。
另外韩宜可和道同也是如此,都察院里除了他们也有别的御史官员曾投靠了李伟,他们也从这些人口中得知了李伟相召的事。
第374章 分榜取士
众人看到吴沉这番表现,心里也都明白过来李伟这是要扶自己人上位,顿时看向吴沉的目光都隐含羡慕。
吴沉坐回去后,李伟又继续说道:“这次的事一定要尽快解决,陛下定会再让人重新阅卷,大家如果被陛下选中参与其中,切记一定要补录北方士子!”
吴沉连忙点头应是,对李伟的话言听计从,其他人也没有意见,但吴伯宗几人却是微微皱眉。
“若北方士子确定文辞不佳,也要补录吗?”吴伯宗问道。
“要,一定要!”李伟严肃的道。
见吴伯宗等人似乎还是不太同意,李伟补充道:“你想想,若你是北方士子,见到北方一个登第的都没有,你相信吗?”
吴伯宗、韩宜可皆是皱眉不语。
道同性子直,直接问道:“为何会如此?”
李伟措辞一下轻声道:“其实也很简单,天下南富而北贫,而何况北方又久经战乱,人丁希少,读书人水平自然不行,而且京师地处江南,北方士子进京赶考中途遥远,说不定有些优秀的士子还没来得及赶到呢。”
众人闻言,不禁连连点头。
“公爷可有良策?”吴沉眼含希冀的问道,众人也纷纷望来。
然而这次李伟却没有直接说,而是从袖中取出一张纸条递向吴沉,道:“良策都在这上面。”
吴沉大喜,立刻明白了这就是李伟为扶他上位准备的,于是连忙起身上前,恭敬的双手接过:“谢国公!”
李伟轻轻颔首。
众人虽然也很想知道其中的良策,但见李伟这般安排,也不好再多问,反正这些良策吴沉呈上去后他们也早晚会知道的,便也不急于一时了。
在安排完了这些事之后,李伟便没再说话,伸手去端茶碗,今天他叫众人来的目的主要就是这些事。
众人见此,正要告退,吴伯宗却是突然开口了:“我听闻殿试时状元郞向陛下谏言的摊丁入亩之策是出自国公之手,不知是否为真?”
听到吴伯宗提及此事,在场的众人都是脸色微变,李伟的动作也是一滞。
众人虽然投靠了李伟,但是在这件事上,他们的利益却是跟李伟对立的,为了避免尴尬,大家都是避而不谈,李伟也是如此。
只要不影响一起共事,有些矛盾可以先放放,反正他又没打算真的去推什么摊丁入亩。
然而现在吴伯宗提及此事,却是让他无法回避了。
众人目光注视着李伟,心里也有些忐忑。
他们很希望李伟能回答说自己并无此意,毕竟他们都算是李伟的下属,若是李伟真要推这种损害他们利益的政策,他们也纠结该反对还是赞同。
李伟沉吟了片刻,便直说道:“这个想法确实是我提过的,但是现阶段我并无推行此策的意思。”
众人闻言,心里顿时一沉,虽然李伟给了个缓冲,表示不会立刻推行,但只要他有这个想法,两方就有不可化解的矛盾。
然而吴伯宗和韩宜可等人却是例外,听到这事不但没有反对的意思还大加赞赏。
“太好了,国公此策利国利民,若是将来推行之时有用到下官的地方,国公尽管吩咐!”
吴伯宗正色的拱手道。
韩宜可和道同也跟着点头表示支持。
这事其实明眼人都知道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包括那些口口声声骂李伟奸佞的文臣士子,他们也并不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