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伟也是这么觉得的,所以他收回目光后,并没有望向大明,而是转头凝视北方,沉声道:“当然不!传令下去,大军调头向北,直取倭国京都!”
“什么?”吕唐一惊,有些不敢相信。
李伟吸了口气,冷声道:“我在九州跟他们浪费了这么长时间,好不容易把幕府的兵力吸引了过来,为的就是今日直取京都!”
吕唐闻言,顿时心中火热起来。
不过想了想,他又有些担忧的道:“可是咱们弹药已经不多了,恐怕不能久战啊!”
“无妨,我早已经派人送密信回京了,会有人直接把辎重送到咱们要去的地方。”
为了以防万一,他专门在信中向朱元璋要了王景弘,有他带领,把弹药粮草准确的送到倭国指定的位置肯定不成问题。
见李伟胸有成竹,吕唐顿时大喜:“太好了,属下这就去传令!”
吕唐转身离去,过了片刻,铁甲舰上的传令兵便挥动令旗,向其他舰船传令。
胡海和郭英正在原来属于汤和的那艘帆船上闲聊。
这次征倭,他们基本没捞到什么军功,胡海还好些,郭英更是基本没怎么参战。
不过他一点也不在意,反正他此来的主要目的也不是捞军功的。
郭英望着远处的铁甲巨,虽然已经见过几次了,心中还是忍不住感慨万千。
有这种巨舰在,大明水师基本属于是天下无敌了!
只是想到巨舰的缔造者和掌控者都是李伟,这让他不禁有些担忧。
正在观望的时候,他突然发现铁甲舰上的令旗舞动,顿时惊疑出声:“怎么回事?大军为何要调头向北?”
仗都打完了,不向南行驶归京,去北方干什么?
大军可不能胡乱调动,指定的作战目的达到了,理应及时归京交还印信,各部兵马归还卫所都司。李伟这突然的举动,让他顿时不安起来。
胡海听到他的话,也抬起头来看了过去,沉吟片刻,恍然道:“我明白了,他这是要直取倭国北方的京都!好一招调虎离山……”
郭英闻言,惊愕的看了他一眼:“还要打?”
胡海轻轻点头,同时心里也不禁有些佩服这个年轻的江都侯了。
倭国的兵马现在都在九州,京都必然兵力空虚,他们水师战船行军速度很快,即便九州的倭人大军现在就回师,也赶不上他们的速度,明军只需利用这个时间差,快速攻下倭国的京都,倭国必然会陷入大乱。
李伟这招调虎离山虽然不算高明,但是贵在胆子大,出其不意!
倭人肯定不敢相信,明军敢就这么孤军深入,直取他们的京都!
胡海沉吟片刻,只觉此计虽然冒险,但也有其大的可行性,若真能一举拿下倭国的京都,那就是灭国之战了!
一战灭国,何其壮哉!
这一战若能胜,那战绩可比征服云南大多了!作为大军统帅的李伟,回去不封公都说不过去。
郭英也很快想明白了李伟的打算,不禁大为震撼。
“下令调头吧,随大将军北上!”
胡海心中也不禁升起豪情,沉声道。
郭英沉默的点了点头。
明军水师在海面上缓缓划出一道弧线,调头向北,杀了个回马枪,直刺倭国的心脏———京都!
……
在李伟下令北上的同时,细川赖之派出送信的人也乘快马奔向了京都。
陆上行军远不如走水路方便,但是快马送信还是挺快的,过了没两日,细川赖之的信就交到了足利义满手上。
足利义满看到信中所言,这才放下心来。
明军总算是走了,虽然耗费了些时日,但好在结果如他所料,并且幕府大军到了九州,正好可以顺势将其控制住,幕府的势力将会再次扩大。
足利义满在读完细川赖之的信后,便给他写了回信,要他暂时驻守九州,同时借机扶持九州的小名主,拆分大名主,以巩固幕府的统治。
将信交给工腾行正送出后,足利义满才收起书信,继续研读佛经。
只是不知为何他心中却隐隐的有些焦躁不安,让他无法静下心来。
当夜,足利义满展转难眠,睡意朦胧中,突然又惊醒过来。
黑夜中,他睁大了双眼,眼神里全是惊恐,匆忙的披了件法衣起身,点燃一盏油灯,重新把细川赖之送回来的信又看了一遍。
在这封信上,有这么一句简单的话:“明军乘铁甲巨舰离去,速度飞快!”
细川赖之对明军的舰船没有过多描述,只是简单的说了下又大又快,但就是这句他之前也没放在心上的话,让他意识到了不对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