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即他又将目光看向勋贵和李善长等人,李善长跟着出班奏道:“陛下,老臣以为不可!”
李善长的话音落下,武勋这边竟然也纷纷沉默,不再像昨日那般激烈请战,场面顿时变是有些诡异。
“为何不可?”李伟直接质问。
李善长微微皱眉,对他无礼的语气有些不悦。
“远渡大海,危机重重,我知江都侯曾受倭寇袭扰,怀恨在心,但也不可因私怨而置我大明将士于此等险境!”
李善长沉声说道,一句话便将李伟推到了不仁不义的境地。
李伟内心升起怒意,冷哼道:“倭寇伤我百姓,夺我民财,袭我城池,那什么王更是无视警告挑衅我大明,如此敌寇我怎能不恨,难道韩国公就不恨吗?”
他是由感而发,但也恰巧化解了李善长挖的坑,李善长听到后也是眼神微变,大为诧异,没想到这个莽撞的家伙还有这番智谋。
李善长轻轻一笑,没有接他的话,而是夸赞道:“江都侯爱民如子,老臣佩服,不过将士们的性命也不能不顾,以老臣之见,还是应谨慎用事。”
众人听闻此话,都是微微色变,天下百姓都是陛下的子民,李伟口口声声“我百姓”,多少有些不合适,而李善长一句“爱民如子”点破此处,更是惹人遐想。
朱元璋眼神变幻,目光在李伟李善长两人以及众文武间游弋,将众人的面容尽收眼底。
第324章 臣愿身先士卒
李善长说完之后也将目光看向了朱元璋,等着他露出猜忌之色。
然而令他意外的是朱元璋丝毫没有因为李伟这些话语而有所猜疑,见此他心中不由微微一沉,不知陛下为何如此信任这个年轻的莽撞人。
虽然李伟是驸马,但朝中勋贵跟朱元璋有亲戚关系的多了,仅是这层关系可不足以让他获得如此圣眷。
“征倭之事暂且搁置,咱需考虑一二。”
朱元璋最终还是选择了先放一放,正如李善长说的,北元未灭,大明也急需休养生息,倭国挑衅虽然让他恼怒,但真实威胁毕竟要比北元小得多。
李善长听到这些,微微露出一丝笑容,一番争论终究是达成了他要的结果。
而李伟则是心中一沉,这种事,一搁置基本就没下文了,大明休养要养多久,北元什么时候才能灭?就算真达成了到时候老朱的怒气也散尽了,理智重新占领高地,估计肯定就不打了。
凭心而论,现在打倭国确实不是个好时机,但是李伟就是想打,而且这也是他向深海探路的机会,不管怎么样,退路得准备好了。
“陛下若是担心损失太大有伤国本,这次征讨耗费可由臣独担,兵将也可自募!”
李伟有些急切的拱手道。
然而听到他这一句朱元璋却是勃然大怒:“混账!国家战事岂容你私自乱来?”
李伟怔了怔,随即皱眉沉默,心下有些疑惑。
李善长见此却是忍不住摇头失笑,这个李伟,他还以为有点智谋呢,原来还是那个愣头青。
李伟现在能有三千护卫已经是皇恩浩荡了,现在竟还想再招兵买马,即便朱元璋再信任也不可能允许他这么干。
一众文武也纷纷为李伟的这番言语感到惊愕,私募兵马,你是真想造反啊?
李伟在片刻间也反应过来,赶紧开口想要解释:“陛下,其实我无需太多兵马……”
“行了,此事无需再议!”
朱元璋高声打断,让他把后面的话咽了回去。
李伟虽然心有不甘,但也知现在不是多说的时候,只得退了回去。
早朝结束,众人纷纷散去。
李伟一走出大殿,茹太素、吴伯宗等人就跟了上来。
“侯爷,你这次太莽撞了,怎能提出私自募兵这种妄言呢!”
吴伯宗皱眉提醒道。
李伟叹了口气:“其实我也无需多少兵马,最多一万足以。”
凭现在即将问世的线膛枪,加上更进一步的火炮,再把蒸汽机搬到船要做出蒸汽轮船来,就算仅有手中的三千人马他也有信心去倭国溜一圈,把它搅个天翻地覆,要一万兵马只是为了保险起见而已。
鸦片战争英国几千人就把晚清打的满地找牙,他武器水平与当时的英国相当,甚至犹有过之,对手又是连火器都没有的倭国,不说把它灭国,靠舰船优势游击作战也能打得他们毫无还手之力。
“那也不可,大人能有三千护卫已是圣眷独宠,不可再多要了!”
茹太素严肃的说道。
李伟眉心紧锁,点了点头,他也知道军权对任何一个皇帝来说都是很敏感的事情,尤其是朱元璋这种开国之君,刚才那句话也是他一时心急失言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