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皇后去世后,包括燕王在内的诸藩王都被召回奔丧,在京中已经有些日子了,不过作为已经就藩的亲王,与朝中大臣是很少来往的,毕竟朝中的臣都是皇帝和太子的臣,跟亲王走得太近可不是好事,李伟与他也没有过多来往。
“见过燕王殿下。”李伟拱手一礼。
“李大人不必多礼。”朱棣轻轻抬头。
李伟收手而立,上下打量了一下未来的这位永乐大帝,朱棣就藩两年多了,此时的他比当初成熟了许多。
朱棣和老和尚的目光也在打量着李伟,他们虽然都不在京师,但对李伟在京中的英雄事迹却都是如雷灌耳。
尤其是朱棣,当初他就想把李伟带到北平去,结果被父皇一通训斥给拒绝了,现在两年过去,事实证明当初他的眼光是多么的英明,然而如此能臣,却注定与他无缘了。
李伟有点受不了朱棣这暗含惋惜的眼神,将目光转向了一边的和尚:“这位是?”
“哦,父皇让我等选僧随侍,这位便是我挑选的高僧。”朱棣出声介绍道,同时脸上也不禁露出一丝笑意。
虽然没能得到李伟这位大才,但身旁的这位道衍和尚也是让他很满意的。
道衍也跟着单掌作揖:“贫僧道衍,见过李大人!”
李伟拱手回礼,轻声赞道:“道衍?这名字不错。”
朱棣跟着笑道:“道衍高僧不但佛法精深,而且通晓经义,颇有才能。”
“殿下过誉了。”道衍谦逊的道。
李伟看着这个慈眉善目的老和尚,突然心中一动,轻声开口问道:“道衍大师,你有白帽子吗?”
李伟的话音一落,谦逊低头的道衍眼睛陡然一睁,内心狂震!朱棣的笑容也一下子凝固在脸上,眼神中闪过惊慌之色!
道衍年过五十,修佛多年,心性远胜朱棣这个年轻的王爷,在刹那的震惊过后他便迅速将内心的震惊掩饰起来,轻笑道:“贫僧从来不戴帽子,李大人为何有此一问?”
李伟瞥了他一眼,又看了看勉强压抑住惊恐之色的朱棣,心中顿时了然。
看来这个和尚就是历史上鼓捣朱棣造反的那个了,朱棣在明知道这和尚不正经的情况下,依旧选择了他,其野心也已经昭然若揭。
不过李伟也没打算拆穿他们,毕竟朱标将来是不是还会死,他也不知道,就像马皇后,他费了一番功夫,最后还是没能改变这个结果。
历史上朱棣也算是个不错的明君,如果朱标真的早逝的话,换他来当皇帝,对大明天下来说也是件好事。
至于得位正不正的,也就他们这些权贵自身在乎这些,天下百姓才不会在乎,李伟更不在乎。
“我就随便问问,没事。”李伟笑了笑,“燕王殿下,若无他事下官就先告辞了。”
朱棣压抑着内心的惶恐,语气有些生硬的道:“李大人请便。”
李伟向两人揖手一礼,便错身而过。
两人站在原地,等到他的身影远去,朱棣顿时再也撑不住了,惊惶失措的向道衍问道:“他怎么会知道的?”
“殿下莫慌!”
道衍先是安慰了他一句,随即心念急转,思索着李伟此举的意图。
其实他这么想就真想多了,李伟真就是随便问问,对于朱棣要造反的事情他早就知道,多此一问也只是确认一下而已。
“完了完了,此事若是泄漏,被父皇知道了绝不会饶了我的!”朱棣脸色苍白,依旧压不住内心的惊惧。
朱元璋从小就对他们这些皇子极为严厉,令他们从小就对这位父皇充满了深深的敬畏,敢跟朱元璋正面顶嘴的也就好大儿朱标一个而已,其他的即便是老二老三这样的嫡皇子敢顶嘴也少不了一顿毒打,更何况他这谋逆之心了!
“殿下不必惊慌,即便他真的将此事禀报陛下,陛下也不一定会信,殿下乃是天命所归,大可不必过于忧虑。”
道衍再次安慰道,尽管他自己也震惊莫名,但此时只能强行按下,先稳住这个年轻的王爷。
然而朱棣现在哪顾得上什么天命不天命的,他现在担心的是这事会不会捅到父皇那里。
“不行,此事万不能让父皇知道,大师可有办法?”朱棣急切的问道。
道衍无奈,沉吟了一下道:“此人大才,我观他对殿下似乎也并无恶意,若是殿下能将此人收入麾下,那今日之事便是福非祸了!”
朱棣闻言,顿时面露难色,叹气道:“这,实不相瞒,当初我就藩之初,就向父皇索要过此人,但父皇不但没应允,还将我训斥了一顿。”
道衍微微一怔,这事倒是让他颇为诧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