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他都是从电视上看的,所知的并不多,再减下像太子会死这种不能说的大事,基本上也没多少价值了。
看着远去的战船,李伟边打着哈欠边挥了挥手:“总算是走了,咱们也回去吧。”
“好的,大人您先请!”田庆躬身抬手。
李伟也不客气,他得回去再补会觉,之后还有得忙呢。
朱元璋人虽然走了,但却给他留下了许多任务,并且还催促他办完了赶紧回京。
虽然朱元璋给他赠了个广陵王,但让他到扬州可不是来就藩的,京师里还有许多事等着他呢。
李伟这边先歇了一天,第二日才开始办朱元璋交待的任务,而朱元璋那边也很快就回到了京师。
去时走走停停两日才到,归时战船水路直达,不到一日他便回到了宫中。
乾清宫里,朱元璋把自己在扬州的见闻,以及李伟出的那些主意,一一讲给好大儿听,朱标眼中异彩连连,充满了对外面世界的向往,然而朱元璋叫他来不是让他听故事的。
“这些事你尽快去安排,早日施行起来,大明的吏治也能早日改善。”朱元璋吩咐道。
“好的父皇。”朱标恭声答应。
朱元璋迟疑了一下,又轻声道:“这次那小子又立了功,你说咱应该怎么赏他呢?”
朱标闻言沉吟一下,现在李伟已经是工部尚书了,如今没有丞相,尚书就是文官之最,虽说六部职权上以吏部为首,但是工部也并不差,而且若是把李伟调去吏部反而是埋没了人才。
“要不给他特进荣禄大夫,赐些文绮、宝钞?”
朱标试探着道,既然不能升官了,那就只剩下加衔和封爵了。
他还是很大方的,特进光禄大夫是正一品衔,仅次于李善长的特进光禄大夫,对治政有功的文臣来说绝对是个极高的荣誉了。至于文绮宝钞,那就是添头。
然而朱元璋却是摇了摇头:“这小子,对这些虚衔根本不感兴趣,咱觉得他恐怕连这些名字是啥都搞不清楚,给他也是白费心思,至于文绮宝钞,这小子现在有的是钱。”
第296章 非相而相
朱标皱了皱眉,又道:“他曾随军征战云南,若不然便给他封侯吧,以他的军功封侯也不算为过。”
朱元璋轻轻颔首道:“这个咱早有打算,等大军归京后就给他一起封。不过在此之前,也得另外给他一些封赏,这样吧,就先按你说的给他加个衔吧,希望这小子能知道领情。”
“好的父皇。”
朱标轻声答应。
秋风瑟瑟,枯叶漂零。
李伟处理完了建城的善后事,磨叽再三,终于要启程离开扬州了。
田庆、纪贵等人率领扬州文武官吏相送,许多扬州百姓也自发的前来。
李伟到来不过半年,但扬州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贪官污吏被扫清了大半,地方豪强夹着尾巴做人,而百姓们更是因建城的丁饷和李伟高价收地,过上了衣食富足的日子,心里对他的感激可想而知。
为了表达这种感激,百姓们还制作了万民伞,李伟虽然对这种既不能遮风又不能挡雨的东西不太感冒,但礼轻情谊生,他还是郑重的收了下来。
“田大人,我走之后,你可得清正为官,不要学那张成似的。”
李伟临走之前对田庆嘱咐道,说实在的他对田庆这些官吏其实也不放心。
“大人放心,下官定当谨记大人的教诲,克己奉公,按照大人的指点把这扬州治理好的。”
田庆恭敬的说道。
李伟轻轻点头,他能做的只有这些了,若是将来这田庆也不法的作为,那他也只能像朱元璋那样挥起屠刀把他给宰了。
“行了,我走了,大家就不要送了!”
李伟向众人挥了挥手,转身登上舰船。
“恭送大人!”
田庆纪贵等人再次行礼,武长名这些武将和百姓们更是依依不舍的望着李伟登船。
在众护卫的陪同下,李伟登船扬帆起航,渐渐消失在众人的目光里。
战船上,李伟回望扬州新城的轮廓,心里不禁也有些不舍,这座新城在他的主持下,修建的与后世的现代化都市多有相似之处,如果可以的话,他是很希望能在这城里安居下来的。
只可惜朱元璋还不舍得放他离开京城,这几天连连催促,而且他也很是想念家里的“文武”二女了,这才启程离开。
舰船逆水而上,到了临近傍晚才回到京师,陈敬、王杰等人得到消息,自发的前来相迎,李伟在护卫和这群重臣的簇拥下进走进了正阳门,声势浩大,引得路人侧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