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徭役是徭役,现在徭役是福利,半年五贯钱比种地强多了。
如今大明虽然没有后世那些先进的工程设备,但是人多力量大,上万人一齐开工,城墙建得也是飞快,一圈巍峨的城墙沿着运河岸边迅速浮现延伸,将扬州城东这片地迅速围了起来,原本的城外变成了城内,土地由野外荒田变成了城中寸土寸金的地皮。
除了城墙,他还修了城内的道路、排水渠等等,道路全用水泥,排水渠都是暗渠,一条条暗灰色像整块石板似的水泥路,将全城分割成了一个个的方块,李伟将之编好了号,已经买了地的人可以根据编号来寻找自己的那块地皮。
随着城池拔地而起,预售逐渐变成了现售,卖地的生意更是火爆,根本不用商会的伙计再扮演好心人,每天一早就挤满了排队抢购的人。
由于李伟搞什么饥饿营销,现在再想买块地可不像最初时那么容易了,每天就几十亩想要必须得靠抢,许多迟疑未出手,或者来得晚的商贾,见实在买不到,已经开始私下里高价收购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天气逐渐转凉,到了深秋之时,城墙终于初步完工了。
李伟和姜守清、蒋荃等人登上新城的城楼,望着近在眼前的运河,缓缓吐出口气,轻叹道:“终于干完了!”
一旁的蒋荃也是感慨道:“是啊,没想到新城这么快就完工了,这还多亏了大人您的那个水泥,还有那些新的打夯机,让建城的速度提升了许多。”
李伟轻轻笑了笑,这次建城,他不但使用了水泥,还让军器局制作了大量的机械,虽然都是手动的,但也节省了许多人力,提高了建城速度。
不过他这速度都不算什么,后世人家建一座几十层的大楼都用不了一个月,城墙毕竟只是一堵墙而已,建造难度跟高楼大厦没法比。
不过当他回过头来看向城内,又不禁开口道:“或许这才是刚开始。”
城内买了地皮的商贾和百姓,已经有不少开始在自己的地块上建起了房屋,处处都是工匠和百姓施工的身影。
这次城中的地皮他卖掉了三千多亩,加上后来拍卖的沿街地块,一共卖了五十多万贯,去下成本净赚三十万贯。
至于剩下的一千多亩地,他想留作自用,亦或者等今后这新城繁盛起来了,以更高的价格出售。
扬州新城建成的第二日,远在京师的朱元璋就得到了消息。
“嗨嗨嗨,没想到还真让这小子把这事给办成了!”
朱元璋看着密奏上的描述,不禁咧嘴笑出了声。
他说的办成,不但是城建好了,而且李伟还真赚了钱,整整三十万贯呢!
天下经历了元末混战,大明如今到处都是残城断道,为了修复这些道路城池他可没少发愁。
其他人做事都是伸手向他要钱,然而李伟不但把事做了,还顺便把钱赚了,真是让他惊喜不已。
看着密奏里描述的巍峨高大的城墙,干净平整的水泥道路,他也不禁生出了想去亲自瞧瞧这扬州新城的想法。
第292章 一路走一路砍
如今新的大明宝钞上印着他的画像,他再想微服出巡是不可能了,而且以前他微服出去也仅是在应天府下的几个县,通常当天就回宫了,不会离京太远。
毕竟他这个皇帝日理万机,若离京数日不见踪影,那朝中还不得大乱了。
而要光明正大的出巡就不一样了,皇帝出行身边会有大臣相随,就像是一个移动的朝廷,称作行在,各种奏书政务都会送到这个移动朝廷向皇帝请示。
不过这样的做法通常耗费巨大,比大军出征打一仗也不遑多让,所以这种事通常都会遭到群臣的极力反对,像乾隆那样六度远巡的败家子实属罕见。
扬州距京不过百里,朱元璋若要出巡倒也无需大费周章,最多三五日便能来回,而且朝中还有好大儿看着,他也无需担忧。
在叮嘱了好大儿一番之后,朱元璋便带着些亲卫随从离京了。
对此朱标艳羡非常,他也想去出去巡游一番,看看李伟建的那新城,然而朱元璋既然把政务交给了他,就肯定不会让他跟着了。
龙辇在亲卫大军的护送下驶出京师,沿江而行。
虽然目的地是扬州,但是朱元璋也没直接坐船去,难得出来一趟,中间的这些县他都要巡查一下。
队伍行至上元县,上元知县早已带人等候在官道一旁。
朱元璋虽然没有特意命人知会沿途各县,但他们这些当官的在朝中也都有些关系,早早的就得到了消息。
“上元知县杨正参见陛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