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到现在一共收了多少银两了?”朱元璋问道。
李伟粗略算了一下,道:“大概二百多万两了吧。”
“嘶!”
朱元璋倒抽一口凉气,大明整年的税收,除去田赋其他的加起来也就差不多这个数,李伟这等于是一下就赚到了大明一整年的商税加盐、茶等等的总和!
“这么做,不会出问题吗?”朱元璋严肃的问道。
李伟微微一笑,道:“陛下放心,能存银的大都是富贵人家,即便他们看明白了,也不会怎么样的,就像陛下抢了沈家一半的财产,沈家不但没有抱怨,反而还要千恩万谢呢!”
朱元璋目光一凝,想了想,好像确实是这么回事,你要是抢了穷人的最后一口粮食,那他肯定跟你拼命,但若是抢了富户的一半财产,他们虽然也会怨恨,但绝对不敢轻易乱来的。
想通这点,朱元璋轻轻点了点头,不过随即又反应了过来,怒斥道:“胡说!沈家那是自愿献给咱的,咱还给他们封了官,怎么能是抢呢?”
李伟愣住,脸皮抽了抽,沉默了许久才昧着良心拱手道:“陛下所言极是!”
朱元璋不满的冷哼了一声,随即又问道:“这些银两要怎么处置?能拿来直接花吗?”
他现在真的很缺钱,不能直接印钞,仗都没法打了。
“是这样,臣打算在银行设立金银专柜,专门用于金银交易,掌行司可以印钞去买这些金银,今后金银等物要做为宝钞的锚定物,钞贵银贱则发钞收银,反之则以金银收钞,再加上调整利率等手段,则可维持宝钞的稳定!臣这些银两,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卖出换成宝钞。”
李伟将自己的打算徐徐道来。
朱元璋仔细听完这些,点了点头,随后慎重的嘱咐道:“今后掌行司的事必须向咱禀报清楚,得咱允准再去做!”
“是,臣遵旨!”
李伟对此丝毫不意外,他知道朱元璋是个集权观念很重的人,所有事务一把抓,不过这些事情可不是轻易能搞明白的,最后拿主意的还得是他这个穿越者。
沐英愣在旁边听了半天,感觉自己好像听到了什么了不得的事,但是又没听明白。
朱元璋瞥了他一眼,正色的嘱咐道:“今天的事可不许说出去!”
“是,陛下放心!”沐英赶紧答道,其实他想说出去也说不明白。
在李伟再三保证发债券绝不会吃亏后,朱元璋终于同意了这件事,让茹太素配合着他去做。
李伟这才松了口气,说了这么半天,总算没有白费唇舌。
离开皇宫之后,他立刻安排了下去,让银行开放了金银交易专柜,使那些家里藏银的富户们有了大规模兑换宝钞的地方,再也不用私下到处去收购宝钞了。
不过他设置的金银专柜,价格也是采用的浮动的,金银相当于是一种货物,随着掌行司大量印钞,金银的价格也会逐渐恢复正常。
除此之外,他还在与茹太素商定后,由户部挂牌了大明的第一只债券,期限一年,利率5%,在发债券的同时,令银行降息至百分之三。
现在银行里的储户大多都吃到了利息的甜头,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只存了一月期的,此时见到银行降息,顿时捶胸顿足,只恨没有像别人那样直接存一年,错过了年利率5%的存款机会。
就在这些人懊悔的时候,就有好心人给他们介绍了债券。
其实李伟现在弄的这个债券跟存款没什么两样,都是固定利率且不可交易的,没有后世那么复杂,至于今后要不要开放转让交易,可以看情况再考虑。
现在银行的主要任务就是吸收存款,加上掌行司自己印的钱,去买富人的金银。
在这个过程中,存款的得了利息,银行和掌行司得了金银,稳固了宝钞的价值,惟一赔钱的就是富人,等到金银价格回归正常后他们就会发现自己赔掉了将近一半的家产!
即使他们聪明看透了一切也不得不卖,因为后面还有税收在催着他们交宝钞,而且纸钞的便利性也是他们甘愿接受的原因之一,不然他们也不会私底下不断的收购宝钞。
第223章 考校部下
安排好了银行的事情,李伟就去了神机营。
朱元璋给的准备时间不多,京师的各个卫所已经开始抽调兵马了,他也得抓紧时间。
来到神机营的大帐里,李伟就命人将众将士召了过来,向他们宣布了征云南的圣谕。
众人听完,纷纷惊喜不已。
“太好了,咱们都闲了一年了,终于又有仗打了!”
孙雷咋呼道,自从自请调入李伟直属的炮兵卫后,他就一直盼望着能带上这些大炮去沙场上一展神威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