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时李伟见君可以不跪,但圣旨这么正经的东西,跟平时不正经的老头子是两码事,不跪是不行的。
一个不认识的太监手持圣旨站定,李伟不等人家开口,首先问道:“敢问公公,陛下这旨意,是说的什么事啊?”
这个太监露出笑容道:“是喜事,李大人快行礼接旨吧!”
李伟愣了一下,喜事?是封赏下来了?这回老朱怎么这么痛快了?
正所谓男儿膝下有黄金,轻易不能跪,但既然老朱都拿出真金白银来了,那他就勉为其难吧。
李伟带着小青等人下跪行礼完毕,这个太监才开始宣读:“奉天承运皇帝,敕曰:臣子有功于社稷者,当封爵以贵之,尔工部右侍郎李伟,督造火器,编练新军,于乃路一战中歼敌两千余众,俘虏北元国公……巴拉巴拉……特封尔为神机伯,食……”
“等会,神什么?”
李伟突然打断道。
宣旨太监脸色一变,连忙低声道:“神机伯。李大人,宣旨期间不能打断,否则可是大不敬,大人耐心听完再说!”
警告了一句,宣旨太监继续道:“食禄一千石,朕不忘尔功,尔亦毋忘朕训……钦哉!”
李伟耐着性子听完,大概意思明白了,这上面叨逼哪这么多,翻译成老朱的话就是:你看,只要你好好干,奖赏大大地有,以后别偷懒了!
不但给发了奖金,还封了爵,直白的说,往后就是真正的贵族了。
只是这封号,让他有些诟病,要不是还多个神字,他说什么也不能要。
大明朝没有子男这两等爵的,所以伯爵相当于是最小的,但别看这是最小的,含金量却是非常大的。
光是俸禄,就直追正一品了,更不要说还有其他的很多特权,每次逢年节封赏也是要比那些没爵位的官高出许多来的。
“臣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万岁!”
李伟行礼谢恩,然后恭敬的接下圣旨和诰券。
“恭喜神机伯啊,这次神机伯立下大功,陛下很是开心啊。”
宣旨太监宣读完没有直接走,而是殷勤的道。
“呵呵,多谢多谢,来福!”
他当然听得懂这是要喜钱的,这也算是个潜规则,华夏的老传统了。
李伟入古随俗,让来福给取了些银钱来。
太监收下后脸色更是高兴了几分,李伟又跟他客气的聊了几句,才让来福给送了出去。
小青等人此刻都很是高兴:“恭喜老爷,您以后就是伯爷了!”
李伟呵呵笑了笑,说实话他对这爵位并不感兴趣,除了那千石的俸禄比较实在外,其他的特权基本用不到,说到底,作为一个现代人,他对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并不感冒,在这个制度里,再高的地位也不得自由,哪怕是皇帝。
不过封爵总归是好事,而且最重要的是在群臣的极力阻挠下,老朱没给他发必死铁券,只给了诰券,这让李伟大大的松了口气,心里面默默的感激了一下群臣。
其实这事朱元璋早就决定了,朝上说说只是走个过场,要不然也不会上午早朝刚说完,下午圣旨就到了,显然是早就准备好的。
……
第二天,人肉闹钟照常响起,李伟也算知道了为啥老朱这次发奖这么痛快了,意思很明显,就是让他赶紧起来干活,别在家里懒着。
早朝上李伟无视群臣暗含忌恨的目光,躲在薛祥背后打盹,度过了无聊的早会,又慢悠悠的顺路去工部打了个卡,然后才去了军器局。
这次打这一仗浪费了很多时间,他还想快点点亮科技树让自己早点享受到后世的那些便捷生活呢。
尤其是交通方面,他再也不想一连赶几个月的路了!
当李伟来到军器局的时候,只见这里与往常大不相同,不仅有重兵把守,而且还开始修建起了外墙,一副要把全部工匠都隔离起来的样子。
李伟顿时心中一惊,赶忙上前向一个守卫问道:“这里是怎么回事?为什么隔离起来了?”
这个守卫看了他一眼,明显不认识他,不过见他身着官服,也并没有轻视,而是问道:“这位大人是?”
“这位就是工部侍郎李大人,今后军器局李大人可以随意进出,不必阻拦。”
一个洪亮的声音传来,李伟转头看去,觉得有些眼熟,仔细辨认才想起来,这个人就是那个审过他的毛骧!
“毛大人?”李伟目光微凝,这个可不是什么好人。
毛骧走到近前,笑道:“李大人,我等奉皇命,封锁军器局,从今往后所有人无手令不得进出,当然,李大人你除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