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古代,交通不便,通信不便,查案手段也单一,要想把这些官都查明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何其艰难?与其这样,还不如不查呢,不管是全杀了重新招人还是挑重点杀杀,其他的赦免,都比查清楚的代价要小。
有人可能认为锦衣卫遍布天下、无孔不入,查清这点事还不是轻而易举的吗?
然而那只是传说和影视剧的夸大,事实上锦衣卫真能做到无孔不入的恐怕也就京城这一亩三分地,至于外地,他们是这样收集情报的:
首先,流氓混混、三教九流得到了有用的情报向锦衣卫告发,锦衣卫各地的驻守人员收到情报后上报,上面觉得有用,就会派人带上钱去下面查实,顺便给这些混混一些赏钱,就跟后世的新闻投稿似的,这样既收集了情报又不用花那么多钱养那么多人。
李伟把故事讲完等着朱标做选择,然而朱标却非常聪明,立刻抓住了漏洞:“我可以转向另一边啊!”
李伟:“……”
我艹,临时现编的,他把人家铁轨的功能给忽略了!
“假设不能往另一边转!”李伟赶紧找补道。
“为什么不能?”
“因为……因为……因为这是假设,这不是重点好不好!重点是你转不转啊?”
李伟有些恼羞成怒,“因为”了半天也没想出来合理的理由。
朱标皱了皱眉,他明白李伟的意思,这就是给他出了个选择题,要么直行死好几个,要么急转死一个。
正确的做法无疑是要急转,毕竟死一个总比死好几个强,但是那一个孩子站在路边何其无辜?
朱元璋听着李伟的这个例子也颇感有趣,但是他不像朱标,如果让他来选他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急转!对于一个伟大的君主来说,道德不重要、名声不重要,甚至连亲情都不重要,得失才重要,为了国家社稷,就算是会留下千古骂名,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的去做,这也是许多千古一帝都会留下残暴之名的原因。
朱标犹豫了好久,才艰难的道:“我选择转弯。”
说完忍不住又长叹了一声。
“对啊,太子殿下这不也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吗?现在这些无辜的官就是路边的孩子,即便他们没有错,但为了百姓,还是得像陛下说的那样,宁杀错,不放过!”
“难道就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吗?”朱标不甘心的问道。
李伟无奈道:“殿下,这样,咱再假设这些官里,每十个之中有六个是贪官污吏……”
“不可能,十个官里怎么可能有六个贪官!”朱标又再次打断道。
“哼!”朱元璋在一边冷哼了一声,他从小在元末那些贪官污吏的欺凌下长大,深知官员有多么容易腐败,李伟说的十个官里六个贪,他觉得说少了!
李伟顿了一下,继续说道:“那好吧,咱假设十个官里有九个贪官。”
朱标:“……”
朱标都无语了,我的意思是你说多了,不是说少了!
第88章 大明奇观
不过李伟明显就是故意的,朱标也懒得跟他计较这个了。
“假设十官九贪,那么问题来了,现在你查不出这十个里面哪一个是好官,怎么办呢?如果不全杀,哪怕只剩下一个,这个也有极大的可能是贪官,那这一个贪官能害的百姓可就不止一个两个了,为了救这一个清官,把千万百姓置于危险苦难之中,太子你觉得这是仁慈还是残忍?”
朱元璋突然冷厉的抢话道:“所以只有全杀了,才能以防万一!惩治贪官必须要有这个决心!”
李伟看了他一眼,其实这种说法有点极端了,虽然查清楚不容易,但一些容易查的还是要查查的,要是贪的比较少,能力还不错,也不是非要赶尽杀绝不可,总之就是衡量得失为先,道德对错要放在后头。
他举这个例子只是要给朱标讲明白这个道理,现实中要视情况而定,就像他刚才举的例子里的漏洞一样,有时候也是可以转向另一侧的。
朱标听完了这些话,陷入了沉默,这与他接受的儒家教育大相径庭,在这种情况下,人是不可以仁慈的,必须果决的做出选择,就像李伟说的那样,车还在飞驰,根本不给人犹豫的时间,犹豫只会害了所有人。
想到这里他突然感到一阵沉闷,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将来能否成为一个合格的帝王,本来他对此充满信心,甚至觉得自己会比父皇做的更好,但现在他的信心动摇了!
“只是朝廷本来就人手不足,这样杀下去最后岂不是会无人可用?”
朱标无奈,不再争论杀与不杀仁与不仁的问题,而是从实际出发担心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