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渊阁就在午门边上,李伟来到这里,看着这个并不算大的屋子,嘴角抽了抽。
传说中的内阁就这么大点地方?
抱怨归抱怨,他还是迈步走了进去。
在里面已经有一大群人在忙活了,见到他进来纷纷停下手中的活看了过来。
一个中年人上前抱拳道:“不知阁下是?”
“咳咳……本官就是你们的老大文渊阁大学士李伟!”
话音落下,众人神情各异。
李伟奸佞之名已经传遍朝堂,他们虽然没资格上殿,但也都听说过了。
起初知道自己的主官就是这个奸佞,他们是很不情愿的,但陛下的旨意不能违背,也就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此时见到这个主官,他们心里不禁有些复杂。
“见过李大人……”
众人纷纷起身见礼,有的比较敷衍。
李伟也不在意,一本正经的点头应下,吩咐道:“都继续做事吧。”
然后大家就落座各忙各的了。
那个中年人把李伟领到了一个很显眼的座位上,这位置一看就与众不同,人家一堆挤在一起,他自己的桌椅独自霸占了一大块地方。
文渊阁面积不大不小,也就是几间屋子,跟那些大殿比可是差远了,他这个部门领导也没有自己的单间,只能跟部下们呆在一起。
倒不是没房间,只是除了他们办公的地儿,其他房间还有很多存书呢。
等李伟坐下,吴伯宗又跟李伟介绍了一下内阁的主要成员,王杰、吴沉、黄载,以及自己这个中年人吴伯宗,都是从翰林院挑选的,吴伯宗更是状元出身。
李伟面色不改,心里发怵,跟这些人比他真是啥也不是,连繁体字都认不全。
他能认识这么些繁体字,还要感谢那些岛国的老师们呢,要不是为了寻找她们的学习资料,恐怕李伟到了大明就成半文盲了。
第19章 内阁就是这样子的
介绍完毕,吴伯宗、王杰等人便拿着一堆奏章到了李伟面前:“大人,这是通政司送来的奏章,我们已经分门别类的整理好了,大人您看接下来怎么处理?”
吴伯宗问道。
现在内阁初立,具体怎么工作他们也不知道,就知道是给皇帝打辅助的,但具体怎么打,皇帝也没说,现在主官来了,当然是问主官了。
李伟看着面前的一堆奏章,思考了一下,道:“你们给我念念。”
“好。”
吴伯宗答应一声,便取了一本开始诵读,
这些大臣们别的本事没有,写文章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引经据典,舌灿莲花,听得李伟直呼不明觉厉!
“停停停……咳,那个,你就简明扼要的说一下什么意思就行了,不用照着读了。”
李伟听了一半就赶紧叫停,掩饰了一下听不懂的尴尬。
吴伯宗不疑有他,说道:“好的,这本奏书是工部尚书薛祥上奏的,请拨银两五十万用于营造海船。”
“嗯?完了?”
“嗯,主要就是这件事。”
“有没有说造多少船,预算多少工期多长时间什么的?”
“没有。”
李伟瞪大了眼睛,合着刚才你叨叨了那么半天,就这一句话的事?我怎么没听出来呢?
“回复他,让他做好预算再奏!”
“?”
吴伯宗诧异的看了一眼李伟,这事是咱能做主的吗?这不得请示陛下吗?
“怎么,有问题吗?”
李伟见他迟迟没有动作,疑惑的问道。
“李大人,这事是不是得请示陛下啊?”
“这还用请示他吗?咱们就是为陛下分忧的,事事请示还怎么分忧?”
“……”
吴伯宗总觉得不对劲,但是由于他也不知道这内阁是干什么的,有哪些职权,所以也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做,只能先按李伟说的这样办了。
李伟觉得内阁就是这样子的,不是吗?
他看了看这一堆奏章,又对几人说道:“你们几个,排好队,先预读一遍,然后到我这直接跟我讲是什么事,我好快点给处理了。”
几人听罢,便按李伟的要求轮流拿起奏章,先预读一遍,完了直接排队跟李伟讲,李伟直接说怎么办,然后这人下去就按要求提笔写上。
“礼部侍郎奏,北元县一地痞夜里翻墙骚扰寡妇……”
“他一礼部侍郎,这是他该管的事吗?他这么关心那寡妇,让他给寡妇看门去吧!”
“吏部奏……”
四人一个接一个汇报,李伟几句话处理的飞快,两个时辰不到,一大堆奏章就处理完了。
“欧了,完事了,可以下班了,哈哈!”
', ' ')